高攀龙
戊午吟 听闻如何能够以死生,死生本就是道的平常。 没有昼夜可以无黑夜,几见无阴只有阳。 道在何处可见寿命长短,内心安宁才能等彭殇。 再去寻找其他途径求道术,踏遍天涯却徒劳无功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四种动物(桃、李、鱼、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本质的认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莫为为者是真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过于追求外在的形式,而是要认识到事物内在的规律。这是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即生活并非只是表面的繁华,而是内在的真实。 “稍著安排便已非”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旦过于刻意地去安排,事情就会变得不自然,失去了本来的面目。这是对生活的另一种理解
诗句解读与赏析: 至水居 何事驱车缁洛尘,归来烟水味逾真。 寒塘古岸五衰柳,落日秋风一老人。 兀坐冥然天地古,观书恍尔性情新。 未须蒿目忧时事,闻道明君信直臣。 注释与译文: 1. 何事驱车缁洛尘,归来烟水味逾真。 - "何事":为什么。 - "驱车缁洛尘":形容长途跋涉后的归途,缁指黑色,洛指洛阳,尘土飞扬。 - "归来烟水味逾真":归来时,感受到的烟波浩渺和水乡景色更加真切。 2.
【译文】 自从我出生以来,头顶上高高地顶着三才帽, 不曾有一次面露难色,为什么千山万水不回头。 只有一静才能打开所有的障碍,老翁依旧返婴孩。 从此之后去掉蒲团子,大鹏展翅腾天也快哉。 【注释】 1. 堕地来:从地面出生。 2. 戴高履厚:头顶上高高地顶着三才帽。三才指天地人,这里指顶天立地之人。 3. 未曾:不曾。 4. 一膜:一瞬、一瞬间。 5. 何事:为何事。 6. 百障:各种阻碍。 7.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孤亭夜坐》,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独坐孤亭四望宽,夜深明月浸溪寒。” - 释义:我一个人独自坐在孤亭里,四周景色显得开阔宁静。夜色渐深,明亮的月光洒在溪流之上,使整个环境看起来更加清冷而寂静。 - 注释:“水居”指的是居住在水中或与水相关的住处。“孤亭”是指孤独的亭子,通常用于观赏风景或是休息。“四望”意为四面眺望,这里形容视野开阔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水居闭关”: - 注释:居住在靠近水的地方,选择闭门不出。 - 译文:我选择在靠近水的地方居住,并选择闭门不出,享受宁静的时光。 2. “幽居无事不开颜”: - 注释:居住在僻静的地方,没有烦心事,所以面带笑容。 - 译文:居住在偏僻的地方,没有烦恼和困扰,所以总是面带欢笑。 3. “两眼情亲惟绿野”: - 注释:只有对绿色田野的感情最深。 - 译文
【注】 1. 同:和、与。 2. 方驾山中云即开:正巧遇上了山中的云开。 3. 峰胜:山峰秀丽。 4. 滩高绝:滩头水流湍急,难以通过。 5. 排云岩竹:岩石上长满了竹子。 6. 映水春华:映照在水面上的春天的景象。 7. 天游最高顶:登顶后可远望天空。 8. 可无呼月醉深杯:没有月光可以呼唤月亮一起醉酒喝个痛快。 【译文】 连宵阴雨长春苔,方驾山中云即开。 山峰秀丽正愁舟急过,水滩湍急首重回
注释:在在名山寂寂峰,渊泉深处有潜龙。 非于太极先天覛,只在寻常日用逢。 当默识时微有象,到名言处绝无踪。 洗心藏密吾曹事,长掩衡门独抚松。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刘伯先的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一幅深山泉水中潜龙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首句“在在名山寂寂峰”,描绘了一幅深山中的静谧景象,山峰高耸,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宁静、神秘的感受。次句“渊泉深处有潜龙”,则进一步描绘了潜龙的形象
这首诗是王守仁的《静坐吟》。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静坐非元非是禅, “静坐”并不是什么禅宗的修行方法, 而是表达一种心境的平静和宁静。 “非元”可能是指非绝对的、非本源的, “是禅”则是指与禅宗相类似的修行方法。 这里的“静坐”是一种内心的修养, 不是追求禅宗的绝对真理,而是在平静中领悟生命的本质。 须知吾道本于天, 我们应该明白, 我们所追求的道理其实都来自于天地自然的法则。
即事 万里迢迢殅色开,千秋蔼蔼野芳来。 孤舟最喜青山伴,倦眼多为绿树回。 邑里过时惊薄俗,衡门深处念时才。 可怜无尽乾坤内,百念消归一酒杯。 注释: 1. 万里迢迢殅色开:指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大地呈现出勃勃生机。 2. 千秋蔼蔼野芳来:形容春风吹过,野花盛开,香气四溢的景象。 3. 孤舟最喜青山伴:独自驾舟,最喜欢的是青山相伴,意味着心境宁静,享受自然美景。 4. 倦眼多为绿树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