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如何可夕死,死生原是道之常。
不闻有昼可无夜,几见无阴只有阳。
道在何从见寿夭,心安始可等彭殇。
更于此外求闻道,踏遍天涯徒自忙。
戊午吟
听闻如何能够以死生,死生本就是道的平常。
没有昼夜可以无黑夜,几见无阴只有阳。
道在何处可见寿命长短,内心安宁才能等彭殇。
再去寻找其他途径求道术,踏遍天涯却徒劳无功。
闻道如何可夕死,死生原是道之常。
不闻有昼可无夜,几见无阴只有阳。
道在何从见寿夭,心安始可等彭殇。
更于此外求闻道,踏遍天涯徒自忙。
戊午吟
听闻如何能够以死生,死生本就是道的平常。
没有昼夜可以无黑夜,几见无阴只有阳。
道在何处可见寿命长短,内心安宁才能等彭殇。
再去寻找其他途径求道术,踏遍天涯却徒劳无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作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来分析。“喜雨”是这首诗的标题,也是全诗的中心。从标题来看,“喜”字贯穿于全诗,但“喜”字的内涵却很丰富:有对天降雨的喜悦,有对丰收的喜悦,有对生活的喜悦,等等。 “六月旱既甚,雨来亦不迟。”这是说六月天久旱,等到下起雨来,也不嫌迟。这一句是写六月的干旱。旱,是六月份的特点
【解析】 1.“黄龙庵”,黄龙寺。2.“樵语声屑屑”中的“樵”指砍柴人。3.“竹木夏秀洁”中的“秀洁”意指青翠、洁净,这里用来形容竹林的茂盛。4.“有僧赤脚眠”中的“赤脚眠”指和尚赤着脚在禅房中打坐或睡觉。5.“任真无盖藏”中的“任真”意为随遇而安,不拘小节。6.“豆芋楚楚设”中的“豆芋”泛指蔬菜,这里指菜蔬。7.“足已了不缺”中的“足”指满足。8.“引我看泉石,发兴皆奇绝”
题目:题吴之矩云起楼 翻译: 吾友建造高楼,上与南山为邻。 推开窗户延望众峰,凭几而揖拜群山。 楼中列有万卷书,亦贮泉百缶。 彝鼎皆商周器,图书悉科斗文。 客人来访欣赏奇文,疑惑之处相互剖析。 递品阳羡茶,呼取惠山酒。 有时自得闲坐静处,心如止水一般平静。 青山时隐没于云间,白云时飘入窗牖。 忽尔曳动化为衣裳,或变作狗也。 起灭千万端,巧历算者能算否? 人生如此幻化,如何能长久? 借问天壤间
注释: 白日林中静,秋风此室闲。 白日:阳光;林中:指庭院;秋风吹来,院内十分安静,我坐在窗前欣赏这宁静的景色。 黄华:菊花;无限意:无尽的意味;相对:面对面;一开颜:面带喜色地笑。 赏析: 首句“白日林中静,秋风此室闲”是全诗的总纲和主题,描绘了一幅清静、宁静的画面。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诗人坐在庭院里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而当秋风拂过,整个屋子都变得异常安静,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下来
这首诗是吴东溟先生七十寿诗。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和关键词注释: 1. 去日每苦多,来日每苦少。 - 【去日】指的是过去的日子(日子);【苦多】表示过去的每一天都很艰难;【来日】指的是未来的日子(日子);【苦少】表示未来的每一天都相对容易一些。 - 注释:诗人感叹过去的岁月充满了艰辛,而展望未来则感到时光悠长,生活将会逐渐变得轻松美好。 2. 栖栖世中事,鼎鼎谁能了。 - 【栖栖】形容忙碌
【注释】 韬光:指隐居山林。山黛:青黑色的颜料,这里借指青山。丹枫:枫叶呈红色,这里指红色的枫树。闲翠竹:闲适自在的竹子。白日间:白天。结小屋:在山中建起一个小屋子。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深山幽静的环境,山峦、树木和小屋,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 前两句“山黛浓于染,丹枫闲翠竹”,以浓淡相宜的笔触勾勒出山的轮廓,将青山比作浓重的黑色,用闲适自在的竹子来衬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注释】 次第:依次。竹根泻:水从竹节中流出。相将得到家:鸟儿飞回自己的窝巢。流出满山花:泉水把满山的花朵都染成了粉红色。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山景色的诗。诗中的“引泉”即指泉水,泉水在春天里潺潺流来,滋润着山间的每一寸土地,也滋润着每一颗心灵。 第一句“次第竹根泻”,是写泉水从竹林中流淌出来的情景,形象地描绘了泉水从竹子中流出的景象。次第,形容次序,顺序;竹根,指竹子下面的根状物;泻
我们将逐句解读郑母寿歌的内容,并按照格式要求输出: 1. 诗句:“天回地迥浩茫茫,万象昭列四气翔。” - 释义:天地广阔无边,万物清晰可见。 - 关键词注释:天回(天地交会),地迥(地面广阔),万象(万物),昭列(显现),四气(四季之气)。 2. 译文:天地辽阔无边,万物清晰可见。 3.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壮观和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天地间生机勃勃的赞美。 4. 诗句
【译文】 昔日少年壮志满怀的时候,我们手捧酒杯把酒言欢。 举头仰望皎洁的明月光,你我结为知己好友共饮。 笑谈间岁月如梭,转瞬间世事已空,何来永恒? 转眼间时光匆匆逝去,转眼间已是白首。 如今我独自持杯饮酒,祝愿你寿比南山永不老。 请问这杯酒是否还保持着当年的味道? 与我同龄的人,有半数已经化为尘埃。 而我能有幸与你相知相守,共饮一杯美酒。 回首往昔人生欢乐时光,转瞬即逝令人倍感珍贵。
注释: 日暖风微杨柳斜,桃花盛开的地方点缀着村庄。 谁在这个时候能悠闲地坐着,载酒东皋醉看落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色。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诗人以“日暖风微杨柳斜”开篇,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怀抱之中。接着,“桃花处处点村家”,描绘了村庄中的桃花盛开的景象,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 “谁人此际能闲坐”
物物其来有定则,自然之则为天。 但因在物付各物,一任纷然本寂然。 随处家庭堪作佛,无须岩壑始修仙。 北机实在程门显,何事庐山不细研。 赏析: 这首《戊午吟》是明朝高攀龙所作的诗作之一。全诗共五句,每一句都富含深意,通过描绘自然和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第一句:“物物其来有定则。” “物物其来有定则”意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固定规律
戊午吟 吾儒穷理最为先,理彻心空不入禅。 穷是十分到底处,理须一物不容前。 六经尽向躬行譣,一字不从文义牵。 自有豁然通贯日,方知日用是真元。 注释与赏析: 1. 吾儒穷理最为先:儒家追求通过穷尽事物之理,达到对事物的透彻理解。这里的“穷”指的是深入探究、彻底理解的意思,“理”则是指事物的规律或道理。这句话强调了儒家学者在探求真理时的首要任务就是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注释】 ①戊午:即“五戊”,古代以干支记日。五戊为农历正月,故称戊年。 ②荡荡乾坤:广大无边的天地间。此指天地之间。躬(gōng):自任,承担。 ③穆穆:形容天空广阔,云开天高的样子。 ④冰泮水瀜瀜:冰融化,水涨溢。泮,通“畔”,“岸”。瀜瀜,水盛大的样子。 ⑤履薄临深:比喻处境困难,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缘底事:是什么缘故。 ⑥寂:静。 ⑦无浪又生风:比喻没有风波,又出现新的问题。 【赏析】
戊午吟 万物同生形不同,犬羊人性岂相通。 因观物性明人道,始信人伦是圣功。 仁义非于明察外,愚蒙偏蔽事为中。 虽云此理几希甚,两字金针是反躬。 注释: 1. 戊午吟:这是一首五言诗,以“戊午”作为诗歌的标题。全诗共四句,每句都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2. 万物同生形不同:这句话的意思是,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是从同一个生命源泉中诞生出来的,但是由于环境、条件、生存方式的不同,它们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形态
戊午吟 天载无形触目真,羲皇两画写其神。 六爻虽列上中下,一物彊分天地人。 读去还知非汝密,悟来方始是家珍。 试看爪发生生处,何但枝头可覛春。 注释: 1. 天载无形:天空没有形状,无法被触摸到,只能通过观察来理解它的本质。 2. 羲皇:指传说中的伏羲和女娲。他们是中国传说中创造八卦的两位先祖。 3. 两画:指的是《周易》中的卦象,每卦由两个爻构成,代表阴阳两种对立的力量或状态。 4. 六爻
戊午吟(注:此诗为作者自题诗,具体作者不详) 见易更须知用易,圣人原只用中庸。 刚柔见处几先吉,中正亡时动即凶。 能惧始终皆免咎,存诚隐显悉成龙。 莫言卜筮用为小,动静须占是易宗。 注释: 见易更须知用易:看到《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就知道其中蕴含的哲理和道理。 圣人原只用中庸:圣人原本就只使用“中庸之道”,也就是平衡和谐、适度的原则。 刚柔见处几先吉:当事物的刚健与柔顺相结合时,往往会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