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都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生感悟的思考。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有客风尘归去来,兀然孤坐水中台。 译文:有个客人在风尘仆仆中归来,独自坐在湖中的小台上。 注释:这里的“有客”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因为后面紧接着的一句“我独不得出”,表明诗人独自一人。而“风尘归去来”可能是指旅途劳顿后归来的情景。 2. 九龙山似翠屏立,五里湖如明镜开。
即事 万里迢迢殅色开,千秋蔼蔼野芳来。 孤舟最喜青山伴,倦眼多为绿树回。 邑里过时惊薄俗,衡门深处念时才。 可怜无尽乾坤内,百念消归一酒杯。 注释: 1. 万里迢迢殅色开:指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大地呈现出勃勃生机。 2. 千秋蔼蔼野芳来:形容春风吹过,野花盛开,香气四溢的景象。 3. 孤舟最喜青山伴:独自驾舟,最喜欢的是青山相伴,意味着心境宁静,享受自然美景。 4. 倦眼多为绿树回
和许静馀先生闭户吟 君平尝避世,仲蔚爱闲居。 城市何妨隐,蓬蒿岂必除。 榻留孤剑伴,人共一瓢馀。 涤尽人间念,吾将返厥初。 注释: - 君平:指东汉末年严遵,字子陵,隐居不仕,后改名君平,在浙江桐庐县隐居,自号君山钓客。 - 仲蔚:这里指代作者自己,表示喜爱隐居的生活。 - 城市:指繁华的市井之地,即世俗之地。 - 何妨:不妨,可以。 - 蓬蒿:指杂草,比喻隐逸者所追求的自然生活。 - 榻
《桐江春月》 【注释】:戊午、子陵,指晋代高士陶渊明;桐江、钓台,均在浙江桐乡县;白云、岩栖,皆为隐居之意;渔樵、富贵,皆喻世态人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登子陵钓台时所作,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鄙弃之情。 首联“桐江一片石,千古白云横”。诗人站在桐江岸边,仰望着那连绵不断的青山,只见一块块巨石突兀挺立,而山巅之上,却常年缭绕着洁白的云雾。这一幅宁静、幽远的画面,使诗人陶醉不已
注释: 1. 竹已经稀疏,树林也显得空旷。 2. 空荡荡的书房,储满了碧绿的树荫。 3. 小道曲折萦绕着藤萝薜荔,远去,池畔水草郁郁葱葱。 4. 人静时只有开卷阅读,情闲时或抚琴自娱。 5. 幽居有很多乐事,敲门请勿打扰。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安静的环境中享受读书、弹琴的乐趣,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通过描绘竹林、书房、小路、池塘等景物,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诗中“有竹已疏林
乍雨洗庭柯,斜阳到薜萝。 译文:忽然下起雨来,庭院里那些树的枝叶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阳光斜照在藤蔓覆盖的屋檐上。 注释:庭柯:庭院里的树木。薛萝:指缠绕在房檐下的藤萝。 看竹偶经坡:偶尔经过那山冈上的竹林,看到夕阳余晖映照在竹子上。 译文:偶然路过那山冈上的竹林,看到夕阳余晖映照在竹子上。 注释:经坡:通过山冈。 鸟下山初暝,月来池欲波。 注释:傍晚时分,鸟儿开始归巢,天边泛起淡淡的薄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表达了作者在秋日静坐时的所思所想。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1. 兀兀何为者,朝曦属夕阴。 兀兀:形容人孤独、无依的样子。何为者:为何而如此?朝曦:早晨的阳光。属:属于。夕阴:傍晚的阴云。 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孤独地坐着,看着朝阳逐渐落下,直到傍晚的阴云出现。这里的“兀兀何为者”表达了作者对孤独的思考和感受。 2. 六经疑处破,一气静中深。 六经:指儒家的经典著作
秋月同张伯可吴子往泛溪不作清溪泛,空令此月孤。寒烟浮欲出,远屿淡疑无。日月高凫鹄,行藏长荻芦。栖迟何必恶,秋色有吾徒。 注释: 1. 不作清溪泛,空令此月孤。不做清波激荡的游船,白白让这一轮月亮独自高悬。 2. 寒烟浮欲出,远屿淡疑无。寒风中轻烟升起仿佛要飘出水面,远方的小岛在雾气中显得模糊不清。 3. 日月高凫鹄,行藏长荻芦。太阳和月亮照耀着飞翔的天鹅,芦苇丛中的小船随水漂荡。 4.
解析与赏析: 这首诗由五句组成,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意境和哲理。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年来惟好静,始觉解天韬: - 注释:近年来我特别喜欢安静的环境,才逐渐领悟到了深藏不露的才能(指天资或天赋)。 2. 山月闲相照,春风淡自陶: - 注释:山中的月亮静静地照耀,春日的微风轻轻吹拂,使我的心情得以放松和陶冶。 3. 床头储浊酒,镫下有离骚: - 注释:在床头储存着浑浊的美酒
丙午元夕 岁冗今朝静,闭门春色深。 安居知帝力,观物见天心。 柏叶休辞醉,梅花已可吟。 但于丛竹里,日日听春禽。 释义: 1. 岁冗今朝静,闭门春色深。 - “岁冗”指的是岁月的繁杂和喧闹,“今朝静”表示今天宁静无波。“闭门春色深”意味着春天的气息在紧闭的门后变得愈发浓郁。 2. 安居知帝力,观物见天心。 - “安居”可能指作者居住的地方,“知帝力”表示认识到了自然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