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
诗句原文: 愁不能醒已白头,沧江波上狎轻鸥。 鸥情与老初无染,一叶轻躯总是愁。 ----- 译文: 岁月流逝使人白发苍苍,我独自坐在沧江之上,戏弄那些轻盈的海鸥。这些海鸥对我的情感似乎毫无察觉,而我却在这一片叶子般渺小的身躯中,感受着无尽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倪瓒在元末明初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绘自己与沧江、鸥鸟之间的互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孤独和忧郁。诗中的“沧江”和“鸥”
绝句三首 其二 人家住近江城外,月色波光上下天。 风景自佳时俗异,泊舟闲咏白云篇。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题为《绝句三首》。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江边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译文: 在靠近江边的郊外,有人家居住。明亮的月光洒落在水面上,映衬着天空。这里的风景非常优美,但当时的风俗却与这美景格格不入。于是,我选择在夜晚停船
【注释】 野棠花:棠梨的花。 清明日风雨凄然舟泊东林西浒步过伯璇徵君高斋焚香瀹茗出示燕文贵秋山萧寺图展玩良久因赋一绝:在清明节的风雨中,我停舟于东林寺的西边,漫步到伯璇征君的高斋去,他拿出燕文贵的《秋山萧寺图》展示给我看。看了许久之后,我作了一首绝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清明时节在东林寺西侧舟泊时所作。 首联写景。“野棠花”即棠梨花,又名杜若花,为落叶小乔木,夏初开花,淡红色,有香气
【解析】 此诗作于至正丙午(1346)九月十一日,时诗人寓居吴中已有十余年之久了。开元寺在今江苏苏州市。 “国宝照磨有平野轩”句:国宝,喻国宝之图;照磨,指磨墨;平野轩,即平野堂,是开元寺的建筑。 “雪筠霜木影差差”二句:雪筠霜木,以竹比人,言其高洁清雅;影差差,形容树影斜斜地映着月光。这两句写扬州城郭中秋夜的景色,也暗含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回首十年吴苑梦”二句:回首,回想;吴苑
秋潮夜落空江渚,晓树离离含宿雨。 伊轧中流间橹声,卧听渔人隔烟语。 注释: 自题设色山水赠孟肤徵君——自题:指作者自己作画题诗于作品上;设色山水:指画家根据水彩的深浅浓淡来表现山石树木的色泽,即“写生”之法。孟肤徵君:指唐代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曾为荆州从事,后隐居鹿门山,世称孟襄阳。他好游名山,与王维、祖咏等有唱和之交。徵君:征聘而来的客人,这里指孟浩然。 秋潮夜落空江渚,晓树离离含宿雨。 注释: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这首诗逐句释义”,要求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等,然后根据要求分析诗歌。本诗为题画诗,诗人以画赠僧,通过描绘山水画面,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 “题画赠僧”四字点明赠画的对象。首句写僧居之地——笠泽,雪意寒;次句写僧人饮酒之兴浓。 颔联“澄怀轩里酒杯乾”
《九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世事变幻的感慨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悲哀。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1. 第一联(自笑不能孤九日) - 诗句解释:“自笑”表示自嘲,“不能孤”即无法独自享受,“九日”指重阳节或九月九日。 - 关键词:孤、九日 - 译文:我苦笑着觉得无法独自享受这个节日,只能一人饮酒对着西山。 - 赏析:此联表达了诗人在重阳佳节独自一人饮酒的孤独感
题秋江图 长江秋色渺无边,鸿雁来时水拍天。 七十二湾明月夜,荻花枫叶覆渔船。 注释: - 长江:这里特指中国的长江。 - 秋色:秋天的颜色,通常与金黄色、红橙色等联系在一起。 - 鸿雁:候鸟,常在秋天迁徙。 - 拍天:形容水面波涛汹涌,声音如拍击天空。 - 七十二湾:泛指长江曲折蜿蜒之处。 - 明月夜:指的是月亮明亮的夜晚。 - 荻花枫叶:指的是秋季常见的植物,荻是芦苇,枫叶代表秋天的叶子。
【注释】 姑苏:古称吴,今苏州。短长桥:即白鹤桥,在苏州城北。烟雨:细雾和雨气。空蒙:迷濛。晚潮:傍晚的潮水。载酒:带着美酒。此行乐:此行的欢乐。醉乘:醉酒时乘着。吹箫:吹箫曲。【赏析】 《烟雨中过石湖三绝》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石湖游览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他超然物外、与自然为一的境界,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社会不满的情绪。全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逸笔:放纵自如的笔墨。纵横:形容笔法自由奔放。弄翰:指研墨写字或绘画。馀生:多余的岁月,即晚年。窗前:在室内面向窗外的地方。竹树:指竹子和树木,这里指画中景物。依:依附。苔石:长满苔藓的石头上生长的植物。寒雨:秋雨。萧条:冷落、寂寞。待晚晴:盼望天晴。 【赏析】 此诗描写作者自题小画的情景,表现了作者晚年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 “逸笔纵横意到成”,首句写自己画画时笔走龙蛇,纵横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