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止
【注释】 山瓢枵腹谩如壶:山瓢(葫芦)是空的,就像没有装东西一样。山瓢比喻人的肚子。枵腹比喻肚子空空。谩:徒然,白白地。如:像。 不学鸱夷肯借酤:不愿学习范蠡那种隐居的样子(在吴国卖酒为业),不肯借酒给别人喝(沽酒)。鸱夷:指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曾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辞官泛舟于五湖之间。鸱夷子皮:范蠡的字。沽:买。 清夜玉堂谁伴宿?此时一盏可能无:在寂静的夜晚,独自陪伴着皇帝睡觉。此时:这刻
涂泽风流出雁门,战场谁为洗啼痕。
圣时宫女自妆薄,不遣燕入苍琅根。
注释:涂泽指的是涂抹妆容,风流是指女子的仪态风韵。出雁门可能指的是出征或者离开某个地方。战场是战争的地方,洗啼痕可能是为了消除战争带来的痛苦。圣时宫女自妆薄,不遣燕入苍琅根,可能指的是在圣明的时代,女子不需要化妆来掩盖自己,也不让燕子进入苍凉的树木中。
赏析
注释:谁怜惜那个穿着黑貂裘的季子,他谈吐风趣曾经动过王碧的画眉。 客居在外何须画眉手,自己涂香泽慰飘流。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个女子的赞美之情,通过对这个女子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女子的深深爱意。 第一句“谁怜季子黑貂裘,谈舌曾经动碧油”,意思是说谁可怜那个穿着黑貂裘的季子,他的谈吐风趣曾经动过王碧的画眉。这里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这位女子的美丽和智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她的喜爱之情。
诗句释义: 白云到处有光辉,江北江南一杖携。 译文: 白云遍布各处,都散发着光芒。无论是江南还是江北,都可以用一根拐杖带路。 关键词注释: 1. 白云:天空中洁白无瑕的云朵。 2. 光辉:形容云朵的美丽和壮观。 3. 江北江南:指代中国的两个地理区域,泛指中国的南北方向。 4. 杖携:用拐杖携带,表示轻松自在地行走。 诗句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白云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注释】: 驿骑:驿使。奁封:盛物之匣,这里指书信。入禁门:进入宫中大门。六宫:指皇宫内妃嫔等女官。妆痕:涂脂抹粉的痕迹。万里:比喻遥远的路程。通西域:打通西域。西域是当时对今新疆地区和中亚的统称。苜蓿根:古代称“胡豆”,一种草本植物。根可食,也可作药物。 【赏析】: 《许师正秀才游燕中得膏面碧云油见示因作二绝句 其二》,此诗前两句写公主出嫁时,皇帝为她的化妆,用尽了心思,不惜耗费巨额金钱
《送吴兴太守行十绝句》之八的赏析 垂老何堪此别离,感公情义独心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年老体衰而难以承受离别的痛苦,深感与太守之间的深厚友情和理解。 故应他日汀洲泪,独立难忘捩棹时。诗人回忆过去在汀洲上与太守告别的场景,那时自己独自一人站在岸边,泪水止不住地流下,因为那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也意味着分离。 诗句中“垂老”、“感公情义”、“故应他日”等关键词
晓来人报雪遮门,委巷萧条郭似村。 自酌瓮醅能软饱,借人布被得奇温。 注释 1. 晓来人报雪:清晨有人报告下大雪了。 2. 委巷萧条:街巷中显得萧条冷清。 3. 郭似村:城墙的景色让人感觉像乡村一样。 4. 自酌瓮醅:自己斟酒喝(指自酿的米酒)。 5. 瓮醅:用陶罐酿制的米酒。 6. 得奇温:得到一种特别的温暖感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冬日清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简朴
寄题李德修通判宣城隐舍二首仍次其韵 其二 秀野堂。 往在东风浩荡边,故将诗酒作春妍。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豁达和乐观。东风浩荡边的景色让人感到舒适和宁静,而诗酒更是为这个季节增添了一抹诗意和浪漫。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使得诗人的心情变得愉悦和轻松。 渊明好客妨何事,卿去教知我欲眠。这里的“渊明”指的是陶渊明,一个以田园诗闻名的古代诗人
【注释】 丹青:指画。圣解:圣人的理解和解释。 风烟外:比喻超然物外,不受世俗干扰的地方。 行处:行走的地方。 赏析: 首联是说此地无法画出,因为这里没有圣人的理解,也没有凡人的情感。这里的"丹青"并不是指画画的颜料,而是指圣人的智慧和凡人的情感。 颔联是说道人来往于风烟之外,他不是如来佛祖行走的道路。这里的"道人"指的是佛教中的僧侣,"风烟外"指的是远离尘世的地方,"如来"则是佛教中的最高神祇
【注释】: 扫洒:打扫清洁。 一击轩:诗人自号击轩。 何山总老:《旧唐书·李山甫传》称:“山甫,名总,少有文名,尤工诗,为时人所重,常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人谓之‘诗豪’。” 一:指“击”字。 译文: 打扫庭院没有什么事情做,林间一击是什么声音。 自从你知音以来,此地风光见太平。 赏析:此诗首二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四句是虚写,后四句是实写。“扫”,就是打扫。“洒”是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