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执信
园林即目 丛竹才苏三两竿,杏花如雪压春寒。 雄蜂雌蝶披猖甚,却放王猷冷处看。 诗句释义: 1. 丛竹才苏三两竿:“丛竹”指的是密集的竹林,“才苏”意味着刚刚苏醒或开始生长,“三两竿”可能是指竹子的高度。这句话描述的是春天里,稀疏的竹林中有几根竹子开始抽芽。 2. 杏花如雪压春寒:杏花盛开时,花瓣洁白如雪,与春天的寒冷形成对比
【注释】 长如野鹿依岩宿:野鹿在山中栖息。 偶与流泉出谷行:偶尔遇到从山谷流来的泉水,沿着溪水前行。 从被游人问霜树:被行人看到我那被霜打红的树。 都来知邑不知名:大家都知道我的名字,但不知道我的居处在哪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居生活的小诗。诗人在描绘自己隐居山林的生活环境时,没有直接写自己怎样生活、怎样劳动,而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动作间接地写出。 前两句“长如野鹿依岩宿,偶与流泉出谷行”
诗名:《感事二首·其二》 ```plaintext 戟矜底事各纷纷,万事秋风卷乱云。 谁信武安作黄土,人间无恙灌将军。 ``` 注释与赏析 - 关键词一:戟矜 - 戟矜,古代兵器,此处指朝廷中的权臣或武将。 - 关键词二:纷纭 - 形容事物复杂多变,难以理清。 - 关键词三:秋风 - 秋天的风,象征着变化和凋零。 - 关键词四:武安侯 - 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将领卫青,字长君,封为武安侯。 -
【注】刘波山:即刘克庄(1187~1269) 字潜夫、后改号公辅,莆田人。南宋诗人,词坛上与辛弃疾齐名,并称“辛刘”,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沧浪亭:在苏州沧浪亭公园内,为五代时吴越国钱氏所建,历代屡经改建,现存为明嘉靖年间建筑。 寻梦终难醒,犹恨梦非真。 十载衣尘积,未得涤尘痕。 筑亭意何在,好景不与群。 苍茫多野色,登览总关情。 【赏析】 首联说:“追寻噩梦觉犹憎,十载衣尘涤未能
【注释】: 1. 修篁密树足凉飔(xiī):茂密的竹林和树木,给人带来凉爽的风。 2. 池外朱炎坐不知:在炎热的夏天,坐在池塘边上却感觉不到太阳的炎热。 3. 忽忆槐阴遮巷北:忽然想起了在槐树荫下行走的情景。 4. 从君索吃冷淘时:请给我吃一些清凉的食物。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景致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夏日场景。首句“修篁密树足凉飔”
【注释】 三月十五日大雪:诗题,写于宋英宗治平年间。三月十五日,正是春天的时节,而天气突然转坏,下起了大雪,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似与梨花竞晓开”)。 似:好像、似乎。 与:和……相比、比得上,这里是比喻,把梨花比作白雪。 竞:竞相、一齐。 晓开:清晨盛开。 春工:春神或春风。这里指大自然,它有意要把楼台装扮一新。 缟(gǎo)楼台:白色的楼阁,洁白如玉的楼台。 馀寒:残留的寒气。 好为:故意要
【注释】社日:春分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浓花有信烦风伯,微雨何缘乞社公:春风和煦,花儿盛开,似乎在向人们报信;然而微细的春雨又是怎样祈求社公赐予的呢?社公是古代传说中的土地、五谷之神,掌管着农事活动。莫上高楼看柳色,春愁多在暮山中:不要再上楼去欣赏那美丽的春景了,因为春愁往往在傍晚时分,笼罩在群山之中。 【赏析】此诗写于春天。首句用“有信”、“乞社”等词,以拟人手法,描绘了春花对风伯的依赖
诗句:碧山胜赏已全非,谁向西州泪满衣。 译文: 昔日碧翠的山峰美景不复存在,如今西州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注释: 碧山胜赏:形容曾经美好的景色。 已全非:已经变得完全不同了。 西州:指古代西域地区,这里泛指西州的边地或战场。 解识贵官能续命:意思是理解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能够延续生命。 可怜疏傅枉知机:可惜那些疏远朝廷的人不懂得时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自然景观,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
注释:柳树的叶子青青,好像在媚笑烟景;竹子的风声谡谡,带着寒意。生人有意地怜爱它,一种春来各自情。 赏析:此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生机。诗人以柳眼、竹风为意象,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注释】: 闰月七夕:在农历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 晚云不散垂垂雨:晚上的云彩还没有完全散去,就下起了雨。 乌鹊争飞一一回:乌鸦鹊鸟争相飞回它们的巢中。 未必天孙思再渡:天上的织女也许并不思念人间的牛郎。 世间儿女浪相猜:人间的人们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互相猜疑。 【赏析】: 这首诗写于七夕节,即传说中的“情人节”。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