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问陶
西安客夜 紫阁蓝田取次过,倦驱老马向山阿 张问陶 紫阁蓝田取次过,倦驱老马向山阿。貂裘易敝真愁绝,髀肉难生可奈何。诗入阙中风雅健,人从灞上别离多。城南甲第夸韦杜,谁拨荒烟吊薜萝。 注释:在长安城的紫阁和蓝田之间随意穿行,疲惫地驱赶着老马走向山边。貂皮大衣容易磨损而感到真正的忧愁,大腿上的肉越来越难以生长,只能无奈地接受。诗歌进入皇宫,受到皇帝的赏识,文风优美如风雅。人们从灞桥分手离去
山腰即目 满岩猿鹤笑孱颜,醉帽频欹翠霭间。 足底蝉声高岸柳,眼中云气隔州山。 烧畲火逐樵风去,啄木禽惊猎骑还。 远水蒙蒙迷雉堞,孤城错认是乡关。 【注释】 1. 满岩:满山,满山遍野。 2. 猿鹤:这里指山林中的猿猴和仙鹤。 3. 笑孱颜:形容人的面容憔悴。 4. 翠霭间:指山中雾气弥漫。 5. 足底:脚底下。 6. 高岸柳:指岸边的柳树枝干高耸。 7. 云气:云雾缭绕。 8. 烧畲火
【注释】 煎茶坪:地名,在四川雅安。题壁:写诗刻在壁上。子规:杜鹃。猿鸟都萦故国情:指诗人思念故乡之情。清浊泉流如有意:指泉水流动的形态好像有意似的。高低山色总无名:指山的形状高低起伏,难以命名。人从虎豹丛中健:指人们勇敢地面对危险。天在峰峦缺处明:指天在山峰的缺口处,更显得明亮。一笑云林归便得:指一回到云林(即云林寺),就感到十分惬意。向来烟景又谁争:指以前的风景景色又有谁能比得上呢?
五月二十七日入栈值余生日戏作二律,邀亥白兄及吕湘帆和 注释: 1. 入栈:进入栈道。入栈,即进入山中。余:我。 2. 那堪:怎能容忍。马齿加增:指人年岁增长。马齿,指人的年岁。《庄子·外物》:“吾七岁而学,三岁而知,十岁而能行。” 3. 蚕丛、蜀国、险时:指蜀国的险要之地,也指蜀国的险要时期。《太平寰宇记》卷一四三引《益州记》:“蜀之有名者曰蜀国,在成都西南,其地险厄,故号为蜀。” 4.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技巧和思想情感。解答时,先要读懂全诗的大意,然后逐句分析。本题属于“理解诗句内容及表达情感”的题目,注意要结合题目提示的“赏析”,从语言特点、情感表达、主题思想等角度进行赏析。 “时平容易度雄关,拍马河潼自往还。”诗人在经过雄壮的潼关时,感叹于国家安定,百姓生活安定之易,于是放马河桥头自由往来。 “一曲纁黄瓜蔓水,数峰苍翠华阴山。”渭河之滨,绿柳垂杨,河水蜿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登华阴庙万寿阁望岳同亥白兄作》,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 车马年年太华西,几时结屋傍云梯。 人宜玉女峰头老,天近莲花顶上低。 地擘雍梁山自好,诗留李杜我何题。 归将阅历夸邻叟,指点图经定不迷。 ``` 注释 1. 车马年年太华西,几时结屋傍云梯:每年驾车骑马来这太华山以西的地方,什么时候能在云中搭建房子居住呢? 2. 人宜玉女峰头老,天近莲花顶上低
发西安 终南云物送征鞍,回首西京渐渺漫。驴背小诗吟杜曲,酒边短烛话长安。 注释与赏析: - 终南:古代地名,指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云物:形容云雾缭绕的景象,常用来形容旅途中的景色。 - 西京:古代的长安,今称西安,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是唐朝的首都。 - 渺漫:模糊不清,遥远的样子。 - 驴背:指骑驴时的背部,也比喻长途跋涉。 - 杜曲: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故乡,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境内
《硖石驿题壁》一诗,为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其内容如下: 秦关高迥暮云齐,回首中原万壑低。 自往自来三辅北,无风无雨二陵西。 店门柳色思前度,驿路槐花觅旧题。 谁道崤函天下险,时平不用一丸泥。 接下来将逐句进行详细翻译并赏析此诗的深意: 1. 第一句:“秦关高迥暮云齐”,描绘了秦关(指潼关)之高峻与远处云雾的连绵不断,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 2. 第二句:“回首中原万壑低”
《早春与林朴园芬陪刘将军烜及涧南兄弟游楼桑村》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释义: 1. 苔纹绣涩黯碑铭 - “苔纹”形容地面或墙上的苔藓,“绣涩”则形容这些苔藓的纹理细腻而不易察觉。“黯淡碑铭”指的是那些模糊不清或者被时间侵蚀的刻在石头上的碑文或标志。这一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以及岁月流逝带来的变化。 2. 肃肃阴廊聚百灵 - “肃肃”形容声音
诗句释义: 山云陇树远苍苍,铃语鸡声趁早凉。 熊耳数峰青似黛,马头初日白于霜。 途长屡觉人音换,食俭全凭骨力强。 笑煞当年苏季子,《阴符》一卷速秦亡。 译文: 在山间云雾缭绕,陇上树木葱茏的远方,我感受到了岁月的悠扬和自然的静美,铃铛的声音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远处的山峰如同黛色的画笔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而那初升的太阳则像是洁白的雪片洒满大地。漫长的路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