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问陶
诗句释义 1 “思君春梦绿” - 此句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梦境,梦中的景象是绿色的,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这里的“思君”表达了对某人的思念之情,而“春梦绿”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情感在春天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中的具体体现。 2. “遥见江南山” - “遥”字在这里传达了一种距离感,让人感觉到诗人与江南之间隔着一定的距离。而“山”则是江南的典型特征,代表了那里的风景和地理环境
【注释】 万壑千岩照眼新:万壑千岩,指连绵的山峦、沟壑。万壑千岩,指连绵的山峦、沟壑。新,一作“新”。 崎岖难尽百年身:崎岖,形容山路高峻曲折;难尽,难以全部穷尽。指人生道路艰难曲折。 亲朋一意还家早:亲朋,指同乡或亲友。一意,一心。还家,回家。早,一作“少”。 殽核他乡入馔贫:殽核,指食物。馔,饭菜。他乡,异地。贫,贫穷。指在异国他乡吃着简陋的食物。 陟险亦能添甲子:陟险,登山。亦,也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德裕,他是一位唐朝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我们来解读诗句: 1. “剑州” —— 这是诗的题目,指的是唐代四川剑阁一带的地方。 2. “重阳” —— 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节。 3. “事外晚凉时” —— “事外”是指远离尘世喧嚣,“晚凉时”则是指傍晚时分,天气凉爽。 4. “溪水琤琮下濑迟” —— 这是说溪流中的水声清脆悠扬,缓缓地流淌。 5. “漠漠土花侵汉垒” ——
这首诗描述了槐树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之间的变化,以及诗人自己的心情。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第1句:“蝉 槐黄满地午阴迟,耐尽炎凉代序时。” - 蝉鸣声(蝉):这是诗中的主要声音来源,代表了夏天的炎热和蝉的鸣叫声。 - 槐黄色满地:描述的是槐树叶子变黄的情景。 - 午阴迟:表示太阳高照,没有阴凉的地方。 - 耐尽炎凉代序时:形容蝉能够忍受炎热和凉爽交替的季节。 第2句:“吟苦每邀秋士和
注释:你住在靠近蓬岛的家里,菖蒲花紫色茸毛很茂盛。 我与你约定一起游历仙山,相约在海上的山峰相聚。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对远方亲人思念的诗,诗人用“君家近蓬岛”形容亲人住的地方环境优美,用“菖蒲花紫茸”描绘了家乡的自然景色,表现出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上亭驿的所见所感。 首句“野旷遥开万岭环”,描述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地势开阔,四周环绕着无数的山峰。这里的“野旷”意味着空旷无垠,而“遥开万岭环”则强调了周围山峰的密集和壮观。 第二句“松龙千里落眉闲”,描绘了一幅松树如龙般蜿蜒曲折,延伸千里的画面。这里的“松龙”形象地比喻了松树的形态,而“落眉闲”则形容了松树的姿态优美、悠然自得。 第三句“人烟漠漠如三辅”
题洗马池上 八口飘如不系舟,营巢计拙愧鸣鸠。 故园三徙成流寓,子舍常虚更远游。 赁庑人高贞苦节,卜居心瘁慕灵修。 劳生自问吾何有,大户空衔署醉侯。 注释: - 八口飘如不系舟:意为家中有八个孩子,就像一只不系之舟,随时可能飘走。 - 营巢计拙愧鸣鸠:比喻自己的才能和计划不如别人,因此感到惭愧。 - 故园三徙成流寓:表示自己曾经三次迁徙到他乡,成为了一个流寓者。 - 子舍常虚更远游
【注释】: 幽人:隐者。月下来:月色皎洁,月光如水。衣上:衣衫上。秋蟾影:月亮像秋天的蟾蜍一样圆而亮。一别几春风:离别后,不知过了多少个春天。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花树冷:江南的花朵已凋谢,树叶也落光了。 【赏析】: 《寄人》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这是一首怀人之作。首联“幽人月下来,衣上秋蟾影”,描写的是作者与友人幽居独处的清景,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颔联“一别几春风
注释: 草长莺飞乱,人烟聚高柳。 虚堂履綦绝,谁饷听鹂酒。 译文: 草木茂盛,黄莺飞舞,乱糟糟的,村庄的人聚集在高高的柳树下。 空空荡荡的大厅里,连一根踩脚的横木都没有了,是谁来给我送那听鹂鸟啼声的酒?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诗人以简练、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田园风光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诗句释义 1 灵宝 - 灵宝可能是地名或者是某种象征性的地点,具体含义需依据上下文进一步解读。在古代文献中,“灵宝”可能指代某个具有重要地位或特殊意义的地方。 2. 风尘常恨别离轻 - “风尘”通常用来形容旅途中的尘土与风的混合,这里暗示诗人在长途旅行中感受到的疲惫和尘土。"常恨别离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时刻的感慨,觉得每次分别都显得那么短暂和无关紧要。 3. 桃林塞上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