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问陶
【注释】 百牢关:古地名,今甘肃天水市西南。青羊驿:古驿站名,在今四川灌县(都江堰市)西南。杂咏:即杂体乐府诗,指作者对旅途中见闻的感想。“征马”句:意谓长途跋涉的征马,在黄泥路上已力尽了,再也不能努蹄疾奔,只能慢慢行走。“闲云”二句:意谓悠闲的白云怕被吹出山去,就只在山中作雨。 【译文】 千里征途上,征马在黄土路上已力尽了,不能再奋蹄疾奔,只好慢慢行走; 悠闲的白云怕被吹出山外,只在空中低飞
湘阴 三十六湾斑竹林,船窗落日风森森。 拈毫欲问倪高士,如此丹青何处寻。 注释: 湘阴:湘江边,今湖南省长沙市一带。 三十六湾:形容山间曲折迂回的溪流。 斑竹林:斑驳的竹林。 船窗:船上的窗户。 落日:太阳落下的景象。 森森:风吹树木的声音。 倪高士:唐代画家,字元璐,号云林居士,浙江湖州人。 如此丹青:这样美丽的山水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湘江边看到的美丽景色和感受
【注释】 百牢关:即今陕西白水县的百尺关。青羊驿:位于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前。 潺湲(chán yuān):水流声,形容声音缓慢而细长。合沓:重叠。小巫峡:指瞿塘峡。巫峡以巫山得名,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也是长江上游最窄处,两岸峭壁高耸入云,形如刀削,故称瞿塘峡为巫峡。 【赏析】 《百牢关至青羊驿杂咏》这首诗,描写了从百牢关到青羊驿一路上所看到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注释: 1. 云气失四山:指云雾缭绕,使四山变得模糊。 2. 空明如积水: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如同水面一样清澈透明。 3. 峰万重:指山上的山峰众多,层叠起伏。 4. 且作平原喜:表示虽然山峦叠嶂,但依然可以欣赏到平缓的景色,让人感到欣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高山流水的画面。诗人以“云气失四山”开篇,形容云雾缭绕,使四山变得模糊不清,给人以神秘而壮丽的感觉
湘阴 十年梦绕湘江绿,今日扁舟湘水曲。 青山影里一帆来,沙树微凋秋不俗。 注释: 湘阴:地名,今湖南岳阳市湘阴县的别称。 十年梦绕湘江绿,今日扁舟湘水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过去我常常在梦中看到湘江两岸的景色,如今我乘着小舟在湘江上游玩。 青山影里一帆来,沙树微凋秋不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青山的影子中,一叶小舟驶来,岸边的沙滩上的柳树枝头已经有些凋零了,但是秋天的气息依然清新。 赏析:
【注释】 过黄州:经过或在黄州停留。 蜻蛉(qīng líng):蜻蜓,一种昆虫。 横江:横渡长江。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描写了作者经过黄州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夜景图,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和思乡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解析】 此诗为作者游云南时作,写在煎茶坪题壁。棕榈高下,百尺天梯仗短筇。急瀑飞声争大壑,断云作势补奇峰。红毡隐约骡纲细,黑箐深沉豹雾浓。何处钟鱼响林未,欲从灵界问仙踪。 第一句:棕榈,棕榈树;高下,高低;重重,层层叠叠;百尺天梯杖短筇。 译文:棕榈树高高低低,层峦叠嶂,一条百尺天梯倚着一根筇杖。 赏析:首联先以自然景物勾勒出一幅雄奇瑰丽的自然景观图。“棕榈”“高下”点明地点是云南高原
桔柏渡怀何易于 三水绕县流,仙吏古无俦 —— 张问陶《桔柏渡怀何易于》赏析 《桔柏渡怀何易于》是清代诗人张问陶的杰作之一。此诗通过对桔柏渡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唐代名吏和当地百姓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诗如下: 诗句原文: 1. 三水依然绕县流,唐家仙吏古无俦。 2. 榷茶独喜焚明诏,腰笏何妨引画舟。 3. 碑下耕农应堕泪,桑阴蚕妇不知愁。 4. 咸通旧史孙樵笔,常使行人重利州。 译文注释:
【注释】 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四川东部。 扁舟:小船。 玲珑笔:用来形容画笔精致细巧,如同玲珑剔透的宝石。万管:形容笔的众多,比喻繁多、细致。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瞿塘峡风景的。首句写雨,点出“峡雨”二字,渲染了峡谷中雨景的气氛;次句写船行,描绘小船在画中游的情景,生动地写出了诗人乘船观赏峡谷风光的感受;第三句写画,将峡中的山水比作万根精致的笔尖,形象地写出了峡中的山之秀美;末句写笔
豺虎穿林乐,蛟龙带雨豪。 树腾寒雾去,云拟断山高。 注释:豺虎在树林中嬉戏,蛟龙在雨中舞动,都充满了豪壮之气。树枝被寒雾吹动,云雾仿佛要切断高山,都显得高大而壮观。 赏析:《百牢关至青羊驿杂咏》是唐代诗人李绅的诗作。此诗写百牢关至青羊驿途中所见景色。首联以“豺虎”和“蛟龙”喻指自然界的雄健与豪放;颔联以“树腾”和“云拟”形容景物动态之美;颈联则通过“寒雾”、“断山”写出了景物的高峻与奇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