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问陶
诗句翻译:一庭院里飘洒着雪花,影子在风中翩翩起舞,静听檐下冻雀的叫声。 1. 诗句解析: - “一庭飞雪影翩翻”:描述了雪花纷飞的景象,仿佛是庭院中飞舞的精灵。 - “静听风檐冻雀喧”:通过“静”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而“冻雀喧”则形象地描绘了寒冷天气中鸟儿的动态。 - “何苦尖叉寻恶韵”:使用“何苦”表达了诗人对于某种行为(如寻找恶劣的韵脚)的不理解或不赞同。 -
诗句释义与赏析- 感事:表达对世事的感慨和思考。 - “弹琴击剑计全疏”:指在乱世中,虽然有才华和武艺,却难以施展。 - “风雪长安不易居”:形容长安城内战乱频繁,生活艰难。 - “同里何人杨得意”:提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杨得意(杨慎),这里暗指自己或他人的处境与杨不同。 - “倦游多病马相如”:借用“马相如”自比,表达厌倦政治斗争、身体多病的生活状态。 - “诛茅遥想三重屋”
己酉元日 东风还向客边生,不断天街爆竹声。 羁旅顿忘新岁乐,团栾偏触故乡情。 百年似梦浑难说,一第如棋亦偶赢。 差喜远人游上国,也随衢巷贺王正。 注释: 己酉:农历年(正月)在干支纪年的六十甲子周期中排列第十九位。 元日:即正月初一。 还向:好像。 生:产生。 不断:没有中断。 团栾:团聚。 团栾偏触:偏指代“团栾”,触动。团栾:团聚。 故乡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百年:指人的一生。 浑:全,都
【译文】 不安旅食响枯肠,忽忆郫筒酒正香。 爨妇调羹频下豉,厨人烧笋佐持粱。 味堪适口新巢菜,滑可流匙好蔗霜。 却笑季鹰归较晚,天涯无事早还乡。 【注释】 (1)郫筒:一种盛酒的瓦罐。 (2)爨妇:古代称炊事妇,即灶上的妇女。 (3)新巢菜:指嫩笋,初生的竹笋。 (4)季鹰:晋代山简,字季鹰。他曾任荆州刺史,后在武昌任太守时,因事离职去职,被朝廷征召,他不肯应命,于是隐居江边,自称为“沙门”。
感事 常鳞安分守泥沙,身外浮名画足蛇。 抛去岁华轻似瓦,攒来乡梦乱如麻。 云山行脚疑前世,贫贱依人感故家。 谀墓无金猵獭笑,不须胠箧避刘叉。 注释: 1. 常鳞:比喻普通人。常鳞安分守泥沙,意谓普通人应安守本分,像鱼在泥中一样自在。 2. 身外:指世俗的名利地位。浮名:虚名。画足蛇:指画蛇添足。 3. 抛去岁华轻似瓦:意思是把一年的光阴抛弃了就像抛弃了一块瓦片一样轻。 4. 攒来乡梦乱如麻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地把握诗歌的意象、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容。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及赏析。 第一句“爬沙凿石苦搜求”,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虾蟹比作有生命的人来写,赋予虾蟹以人格化的特点,使虾蟹显得生动活泼,更富有情趣。第二句“可奈相如嗜远游”,运用了典故
注释: - 戊申岁腊寓外舅赞善公宅感事有作:戊申年腊月在舅舅的宅子里感叹世事,写下了这首诗。 - 中年兄弟别离多:中年时,与兄弟们离别的次数很多。 - 苦把毛锥受墨磨:辛苦地磨墨,准备用毛笔写字。 - 得第红笺交素壁:考取功名后,将捷报交到白壁上。 - 题名异地喜同科:在异地为科举考试而欢喜。 - 声华敢道追求点:不敢说自己的追求多么高尚。 - 恩爱终期似颍坡
【注】1、杜陵:杜甫的故乡,今陕西富县。2、班史重修:《后汉书》中有“左慈传”,左慈在东汉末隐居于庐江郡(今安徽六安一带),后人称其“左子”或“左元放”。 戊申岁腊寓外舅赞善公宅感事有作(其一) 乐趣人谁似我疏,无多骨肉总离居。 杜陵有妹今安在,班史重修恐未如。 赏析: 《戊申岁晚寓居外舅赞善公宅感事二首》,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诗人在这首诗中,以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一首诗
【注释】 ①纷纷:纷乱。桐乳,即桐树果实的果肉,因呈白色,所以叫“白乳”。②簌簌:形容水声、风声等细小而连续的声音。梭鱼,即梭子鱼。③老绿一篱:指篱笆上缠绕着嫩绿的藤蔓。④半亩:半亩大的田地。竹生孙:竹子长出孙子(笋)。⑤蕉舒:蕉叶舒展貌。翻墙角:蕉叶翻到墙边。⑥菊散:菊花散发香气。⑦阿段:这里指村中老人。课鸡豚:训养家禽家畜。 【译文】 庭院中桐树果子正好挂在门前,梭鱼跃入盘中成佳肴
注释: 天涯别鹄惨离群,三载浮踪幻似云。——形容人像飞鸟一样,离开自己的家园,在广阔的天地间流浪飘泊,就像那天空中的孤雁,虽然已经三年了,但仍然像是漂浮在空中的云朵,没有归宿。 孤馆重依崇让宅,荒阡遥痛魏城君。——表示诗人回到曾经居住过的别墅,看到一片荒芜的土地和远方的魏国城,心里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元稹俸薄难为奠,孙楚情多不在文。——表示诗人因为自己俸禄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