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兄弟别离多,苦把毛锥受墨磨。
得第红笺交素壁,题名异地喜同科。
声华敢道追求点,恩爱终期似颍坡。
屈指春风随计吏,剑门关外跨青骡。
注释:
- 戊申岁腊寓外舅赞善公宅感事有作:戊申年腊月在舅舅的宅子里感叹世事,写下了这首诗。
- 中年兄弟别离多:中年时,与兄弟们离别的次数很多。
- 苦把毛锥受墨磨:辛苦地磨墨,准备用毛笔写字。
- 得第红笺交素壁:考取功名后,将捷报交到白壁上。
- 题名异地喜同科:在异地为科举考试而欢喜。
- 声华敢道追求点:不敢说自己的追求多么高尚。
- 恩爱终期似颍坡:期望自己和妻子的感情能够像颍河之畔一样恩爱长久。
- 屈指春风随计吏:屈指,计算时间之意。计吏,官府文书官员或小吏。随计吏,跟随官差四处奔波。
- 剑门关外跨青骡:剑门关外的路途上骑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舅舅家感慨世事,写下的诗篇。诗人在中年时候,经历了许多兄弟的离别,因此对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化有着深刻的感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望。
首联“中年兄弟别离多,苦把毛锥受墨磨”描绘了诗人中年时期的兄弟别离,以及为了科举考试而辛勤准备的情景。这里,诗人将自己的经历与毛锥(毛笔)和墨磨相联系,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兄弟情义的珍视。
颔联“得第红笺交素壁,题名异地喜同科”则展现了诗人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喜悦,以及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这份喜悦的心情。这里的“得第”,表示取得了功名;“红笺”和“素壁”分别指的是书写好的捷报和白墙壁。诗人用这两个意象来表达自己在科举考试中的成功和喜悦。
颈联“声华敢道追求点,恩爱终期似颍坡”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他认为自己的追求虽然可能不够高尚,但希望能够像颍河之畔一样恩爱长久。这里的“声华”和“追求点”分别指的是名声和追求的目标;“恩爱”则是对夫妻感情的期许。诗人用颍河之畔作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夫妻恩爱的向往。
尾联“屈指春风随计吏,剑门关外跨青骡”则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写照。这里的“春风”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美好;“计吏”则是官府文书官员或小吏。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跟随官差四处奔波的生活状态,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于官场生涯的无奈和无奈之中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个人经历的描述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友情和爱情的深刻理解和感慨。同时,诗人也用自己的行动和态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积极向上、勇于追求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