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
【赏析】 彭泽遇成之之京都:此诗题下原注:“时年四十一,与友人成之同过京师。”彭泽,指陶渊明的故乡。遇,拜访。成之,即成皋,是当时一位著名文人。“京都”指当时京城长安。 人世茫茫名利场,青年快意一观光。 人生在世,犹如茫茫的人世,名利场上的人们追逐功名利禄,为了个人私利而奔波劳碌。然而,对于青年人而言,他们更向往的是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渴望着在大自然中尽情地游玩和观赏。 顾余白发归来晚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名句的理解掌握能力。作答时,首先读懂全诗内容,然后根据内容逐句分析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句表达的意境。最后再联系上下文,结合注解进行赏析。此题要注意“画”和“卢家”的注释,这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 (1)一水两山间(水在两山之间) (2)水如练带山如阛 (3)昔见江山似图画(从前看到江山就像绘画) 今观图画如江山(现在看到的山水画就像真实的江山)
【注释】 方壶:神话中的一种仙山,即传说中的昆仑山。 忠臣死去去成仙:指忠臣死后化为仙人,升天而去。 此境:指方壶仙山。 移来落尘世:从天上的方壶仙山降临到人间。 也留遗迹伴千年:也留下了方壶仙山的遗迹供人瞻仰。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兼写景之作。诗人借赞美方壶之神奇,寄托了对忠臣的怀念之情。 “方壶图 其二”句,说方壶仙山本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但后来也被世人发现,成为人们欣赏和游览的对象
这是一首赞美道人开路辟山的诗。张道人开华盖山路 我家紫玄洞天前,洞天仰与天相连。 羊肠诘曲石荦确,每欲飞上愁攀缘。 道人可是坚愿力,开辟大道何坦然。 一跻从此出世外,着我直透昆崙巅。 浮丘握手莞尔笑,与子别去何千年。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道人开路辟山的诗。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道人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他赞美道人是坚定的力量,能够开凿山道,为世人带来方便和利益。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这首诗由四句话组成,每句都富有深意。 “萧然非俗亦非僧”,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既不是世俗之人(非俗),也不是出家人(非僧),而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存在。这里的“萧然”一词,常用来形容人的气质高洁、不染尘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超脱。 “尚被红尘浣姓名”,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仍然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无法摆脱。这里的“红尘”指的是人间的纷扰和诱惑,诗人虽然远离尘世,但仍然无法完全超脱。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如“春风吹”、“一锡飞”、“家山老木”等,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译文: 春风唤醒了泉石间的梦,一乘轿子飞驰到了日边。 世界上的花都是空幻的,我家乡的老树依然如此。 飘飘然像云归岫一样,处处是圆月高悬在天际。 我也想跟随老师学习耕种,县南村外有一片好田。(作者:白居易) 赏析: 此诗首联写石上人南归,诗人送别时的心情
【解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描写景物,同时寄寓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理想境界。首句写景,“小溪南”点明地点,“五亩宫”指小小的庭院;第二句写意,“等闲袖手”,意思是“闲来无事,袖手旁观”;第三句写景,“春风杨柳梧桐月”,春风、杨柳、梧桐、月夜,这些元素构成了一幅幽美的夜景图。最后一句是全诗的总结,也是对前两句的升华,“绝似垂竿烟雨中”,诗人用“垂钓”这一形象比喻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以下是这首诗《客中即事次韵元复初郊行·其一》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作品赏析: 诗原文 急雨连宵井也浑,城居寥落似山村。 停披尽看书堆案,绝饮空馀酒满樽。 日有虚皇相伴侣,时逢嘉客细评论。 青灯一室长如昼,未觉门前四野昏。 诗词注释 1、“急雨”:形容雨势迅猛。 2、“连宵”、“井也浑”:指连夜下大雨,使得水井都变浑浊了。 3、“城居”、“寥落”:描述在城市里居住的感觉,感到孤独和空旷
【注释】 亭:小而高的建筑物,多指桥或路旁的亭子。皋:水边平地。九皋亭:即九皋亭驿。天宽:形容亭子与天空的距离很远。小小园林:指九皋亭附近的一个小园林。转安:转过来安放。门外图书:门外有书库。聊作府:暂且当官署用。庭前花卉:庭前的花草树木。静宜栏:安静适宜观赏栏杆。清怀不遣尘埃到:保持心志的清洁不被外界污染。好句留将久远看:好的句子可以流传很久。放鹤从教云里去:放飞的鹤任其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
【注释】 樵云:指隐居山林的人。 吟稿:即《樵歌集》,诗人自撰的诗集。 畀(bi):交给,给予。 【赏析】 这是一首题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山林之士和隐居山林的子弟的赞美之情。 “读尽樵云野叟诗,樵歌犹似入云时。”诗人在读了隐居山林的老者所写之诗后,感叹他们那悠远而美妙的声音,仿佛是飘向高空的歌声,使人感到如置身于云中。 “歌声未共樵柯烂,底处樵家有此儿。”诗人又进一步想象,那隐居山林的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