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先
诗一: > 塞上曲一百首(录一十四首) > 黄河万里障边隅,黠虏年来谋计殊。 > 不用轻帆与短棹,浑脱飞渡只须臾。 诗二: > 塞上曲一百首(录一十四首) > 能令明主坐销忧,百战功高独不侯。 > 冬冷春和俱入寇,三军岂但只防秋。 注释与赏析: - “塞上曲一百首”:这是一首由明代著名诗人李开先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以抑制愤激的笔调,描写胡地秋寒,戍边将士孤军转战的艰苦
塞上曲一百首 虎旅纷纷列虎牙,龙庭漠漠走龙沙。未交八月先飞雪,已尽三春不见花。 此诗描绘了边关的荒凉景象和战争的艰辛。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将边疆的寒冷、孤独和战事的频繁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安宁的深深祝愿。 译文: 在边疆的前线,士兵们排列着整齐的军阵,他们的牙齿像老虎一样锋利。在辽阔的北方大地上,战马奔驰穿越着沙漠。还没到八月就下起了雪花
在古代文学的璀璨星空中,明代诗人李开先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赠致政司谏刘后峰二首》就是其中的佳作之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他对生活的态度。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客欲游山数日回: - 客人想要游览山景:此处“游”指游览,即欣赏或观赏的意思;“数日”表示几天;“回”是返回的意思
以下是对《塞上曲一百首》中“久废屯田已可忧,盐银年例总虚浮。兵疲难守黄河口,况敢长驱青海头”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词原文: 久废屯田已可忧,盐银年例总虚浮。 兵疲难守黄河口,况敢长驱青海头。 2. 逐句释义与注释: “久废屯田已可忧”:长久废弃了屯田制度,这已成为一种忧虑。屯田是一种古代农业政策,旨在稳定边疆和增加粮食生产。 “盐银年例总虚浮”:盐税和银子的年例总是虚无缥缈
第一首 辕门士卒众还雄,更羡车攻马又同。 自是经营能竭力,新来节制免从中。 注释:辕门士卒,指驻守边疆的士卒们,他们英勇善战,威震敌胆。更羡慕车攻马又同,指的是士兵们在作战时,既能驰骋于沙场,又能与同伴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外敌。自是经营能极力,意思是说,自从有了军队的指挥者,他们能够竭尽全力地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新来节制免从中,意思是说,自从国家有了新的领导层
以下是对《塞上曲一百首》中“堂上张灯酒正豪,帐前骏马缩寒毛。忽闻羽檄传来急,上马酕醄弄宝刀”一句的逐句释义与赏析: 1. 诗句解读: - “堂上张灯酒正豪”描绘了宴会的场景,堂上灯火通明,饮酒作乐,气氛热烈而豪放。 - “帐前骏马缩寒毛”则通过骏马因寒冷而颤抖的形象,反衬出宴会中的欢乐与不拘小节的氛围。 2. 关键词注释: - 堂上(指宴会场所):古代设在室外的宴席。 - 张灯(点灯):照亮
以下是对塞上曲一百首中《无虏到来传炮火,有人行处断炊烟。虚惊自是寻常事,墩堡堪怜不似前》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诗句原文: 无虏到来传炮火,有人行处断炊烟。 虚惊自是寻常事,墩堡堪怜不似前。 2. 译文: 没有敌人来袭传来炮声,有人行走之处断炊烟。 虚惊总是平常的事情,但墩堡如今已不再像以往那样了。 3. 赏析: - 无虏到来传炮火:这句话描绘了边关紧张的氛围
风急营中忽夜惊 误将军出获胡兵 黄龙戍卒归无日 白马将军幸有名 注释: - 塞上曲一百首:这是明朝李开先的作品,共收录了14首诗。 - 黄河万里障边隅:黄河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守护着边疆。 - 黠虏年来谋计殊:狡猾的敌人每年都有独特的计谋。 - 不用轻帆与短棹:在这场战斗中,不需要使用轻便的帆船和短桨。 - 浑脱飞渡只须臾:敌人像飞鸟一样迅速渡过河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强烈的情感
``` 塞上曲一百首 不经大挫不知惧,怪得胡儿犯顺多。 复套既然蒙重戮,捣巢罪复合如何。 注释:塞外辽阔的疆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所说的“塞上曲”,是指古代边塞地区的歌曲,通常包含了对边疆将士生活的描绘和对战争的描述。这些歌曲往往充满了豪迈的气息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诗人通过对塞上曲的解读,表达了他对边防将士的敬意和对他们所面对的挑战的担忧。 译文:在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之前
【注释】 已过瓜期:过了收获季节。 不放班:不休息。 潸潸:泪流满面的样子。 交河:即交河故城,西汉时设交河关,为西域要冲。 朔野:指北方边塞地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任监察御史时所作。诗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通过写景抒怀,表现了自己对国事的忧虑和对边防将士生活的同情。 “已过瓜期不放班,天寒路远泪潸潸。”诗人在长安任监察御史期间,曾上书皇帝请求休沐,但皇帝不许。他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