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令明主坐销忧,百战功高独不侯。
冬冷春和俱入寇,三军岂但只防秋。
诗一:
塞上曲一百首(录一十四首)
黄河万里障边隅,黠虏年来谋计殊。
不用轻帆与短棹,浑脱飞渡只须臾。
诗二:
塞上曲一百首(录一十四首)
能令明主坐销忧,百战功高独不侯。
冬冷春和俱入寇,三军岂但只防秋。
注释与赏析:
“塞上曲一百首”:这是一首由明代著名诗人李开先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以抑制愤激的笔调,描写胡地秋寒,戍边将士孤军转战的艰苦,以及功多反而获罪的不公平现象,寄寓着作者对边疆爱国将士深深的同情和对朝廷是非不分的强烈不满。
“黄河万里障边隅,黠虏年来谋计殊”:黄河如万里长城般守护着边疆的角落,而狡猾的敌人每年都会策划出不同的计谋。这里的“黠虏”指的是敌人,而“谋计殊”则意味着他们的策略总是不同寻常,难以预测。
“不用轻帆与短棹,浑脱飞渡只须臾”:敌人虽然擅长用各种方法骚扰我们,但我们不必过于担忧。因为有一种方法叫做“浑脱飞渡”,它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跨越大江大河的任务。这里的“浑脱”是一种古代交通工具或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长途跋涉。
“能令明主坐销忧,百战功高独不侯”:这种技术的存在,可以大大减少明君因边境问题而烦恼的情况。即使士兵们英勇善战,立下了无数的战功,但他们往往无法得到应有的封赏和荣耀。这里的“坐销忧”意味着消除了忧虑,而“功高独不侯”则反映了士兵尽管英勇却无法获得应有的奖励。这反映了一种社会现实,即在封建社会中,功绩往往不能转化为个人的利益。
“冬冷春和俱入寇,三军岂但只防秋”:冬天寒冷春天温暖的时候,敌人都会趁机发动攻击。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靠秋天的防御来保卫边疆。这里的“俱入寇”意味着无论什么季节,敌人都会发动进攻。而“三军岂但只防秋”则强调了我们需要采取全面的防御措施,不仅仅是针对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