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国史从王事,经筵饫帝慈。” - 关键词: 国史、王事、经筵、帝慈 - 译文: 在国家历史编纂中,作为帝王的臣子参与事务。在朝廷讲读时,享受着皇帝的恩宠。 - 注释: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政治生涯中的双重身份——既是国家历史的记录者,也是皇帝的顾问。同时,皇帝的宠爱和教育也给予了他深厚的情感支持与知识滋养。 第二句:“龙章纡后宠,鱼水见前知。” - 关键词: 龙章
【诗句释义】 这首诗是刘太保文安公挽章,赠给他的谥号。 【译文】 上公沾异典,美谥表馀恩。 文并三光丽,安同五岳尊。 朝廷先达在,社稷大名存。 庙议当时事,称天有世孙。 【注释】 1. 上公:指皇帝的高级官员。异典:特殊的典制或礼仪。美谥:美好的谥号。 2. 三光:指日月星。丽:光彩美丽。 3. 安同:与“安然”同义,表示平安、稳固。五岳:中国的五大名山,这里代指国家的稳定和尊严。尊:尊贵。 4
【译文】 刘太保文安公挽章 其六 遗文 自从复书传出,相传片字工。 史才依晋乘,诗调托唐风。 草疏回天力,谈经发圣聪。 少年眈作赋,颇欲拟河东。 【注释】 1. 遗文:指文安公的诗文。 2. 自复遗书出:意谓文安公的书信已经发出。 3. 相传片字工:据说文安公的文章写得好。 4. 史才依晋乘:史才,指历史才能;晋乘,晋代的车乘,比喻典籍。意谓文安公的史学才能可以比照《晋书》。 5. 诗调托唐风
再过子与 浮名难自托,佳会岂相图。 日月高诗社,河山壮酒垆。 岁星时一出,白雪调元孤。 缱绻非为佞,风流不可无。 【注释】: 1. 再过子与:再次经过这里。子与,地名或地点。 2. 浮名难自托:浮华的名声难以保持。自托,保持。 3. 佳会岂相图:美好的聚会岂能互相谋划。相图,相互谋划。 4. 日月高诗社:指诗人们聚集在高远的月亮下吟咏诗歌。日月光,指太阳和月亮。 5. 河山壮酒垆:黄河和山峦壮丽
注释: 达尊坊:指京城长安的北门,也代指朝廷。 一时:一时之间,这里指的是在朝为官的时间。 千载:一千年,表示时间久远。 皇都:指京城长安,也是对皇帝的敬称。 北斗高元气:北斗,即北极星,古人以之为天帝之所在,这里用来指皇帝。 南山永帝图:南山,即终南山,古人认为终南山是帝王的象征。 青云馀几杖:青云,指高高的蓝天;余几杖,意思是用剩余的几个拐杖。 白首自江湖:白首,指满头白发,这里指晚年
刘太保文安公挽章 其八 世科 诸刘称令族,群从复清操。 家自驹千里,人皆凤一毛。 文章争左袒,礼乐盛东曹。 五世传经术,推公甲第高。 注释: 1. 诸刘称令族:指的是刘姓家族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 2. 群从复清操:指的是刘氏家族的成员们也都保持着清廉的品格。 3. 家自驹千里:指的是刘家的子弟个个都像千里驹一样优秀。 4. 人皆凤一毛:指的是人们都觉得刘家的子弟就像凤凰那样高贵。 5.
首先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韵律和内容。 1. 从“小子元吾党,前贤亦故乡”开始: - 这句中的“元吾党”指的是刘太保,他是刘氏家族的成员。“前贤亦故乡”表达了对先贤们的敬仰之情,他们是这个家族的骄傲。 2. 接着看:“春秋存俎豆,日月望宫墙。”: - “春秋存俎豆”意味着在祭祀活动中,祖先的事迹和贡献被世代传承,象征着对历史的尊重。而“日月望宫墙”则表示无论时间如何变迁
崔驸马山池燕集 得无字 李攀龙 主家池馆,帝城隅,上客相如汉大夫。 十里芙蓉迎剑舄,一樽风雨对江湖。 桥边取石鲸飞动,台上吹箫凤有无。 向夕不堪车马散,朱门空锁月明孤。 赏析: 《崔驸马山池燕集得无字》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攀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崔驸马山池晏饮的情景,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细节刻画,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中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过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题,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重点词语的解释等,再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共惜投荒万里天”,意思是:一起感叹流落边地的遥远天涯。投荒:被贬斥到荒僻的地方。 “当朝起草事空传”,意思是:在朝廷起草文件,事情却都成为空文而流传。当朝:当时,这里指朝廷;起草:起草文件。 “主恩绿鬓神仙尉”
【注释】 栖迟:滞留。郭子坤落第归济南 华省:京城。 怜失意:因怜惜他失意。 寒食:节名,在清明节前一两天,禁火寒食。 顾眄:回望。 郭隗:《战国策》:“燕昭王欲破齐,以郭隗为使,筑宫而北向者二、三所。”燕昭王听说郭隗贤良,就筑宫请他。后来郭隗说:“今大王用我则生,不用我则死,我何故不为大王死乎?”于是燕昭王拜为国相,招揽贤士。 骅骝(hú liú):即“骅骝马”,古代骏马名。这里借指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