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此题要求“赏析”,因此考生首先应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重点词句进行赏析。本诗首联写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颔联写西岭秋高大陆前,马陵寒影踏遥天,颈联写群峰不断浮云色,绝嶂长留落日悬,尾联写地险关门衔急峡,山奇削壁挂飞泉。最后两句是全诗的警策之语。何人更遇青泥饭,有客空歌白石篇。意思是
【注释】 黄榆:即今河北正定县西北的黄榆岭。马陵:山名,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㠝岏(wěi):高峻、陡峭之意。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为燕赵分界处。长安:今西安。大壑:深谷。向夕,傍晚。朔雨:北方的雨水。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六年(747)。太行山是华北地区的一条重要山脉,东起河北省西部,西达山西省境内,绵延千余里。登临太行诸峰,远望千里秋色,令人心旷神怡。诗人在登太行时
于郡楼送茂秦之京 把酒高楼眺暮春,孤城落照浊漳滨。 自怜白发常为客,谁道青山不负人。 西署诗名干气象,中原宦迹任风尘。 元龙未下当时傲,湖海看君意转亲。 注释: 1. 把酒高楼眺暮春:在高楼上举杯畅饮,眺望着春天的景色。 2. 孤城落照浊漳滨:在一座孤独的城池下,夕阳映照着浊漳河,景色显得有些凄凉。 3. 自怜白发常为客:自己因为年岁已高而常常成为异乡之人。 4. 谁道青山不负人
【注释】蓟门:即蓟州,今天津市蓟县。五陵,指秦汉时的五个皇帝陵墓,在今陕西西安市附近。三辅,指西汉时由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所管辖的京畿地区。潘生,晋代潘岳字安仁,美才而善文,官至尚书令,故称其为潘生。阮籍,三国魏人,善弹琴,嗜酒能诗,因不满现实,常以醉酒狂歌,被世人称阮籍,世称“阮步兵”。戎马:指战乱,此处用来形容战事频繁,人民不得安宁。 【赏析】这首诗是元稹寄给友人元美的
这首诗是王维的《过故人庄》,全诗共四句。 第一句“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描绘了诗人登上黄榆、马陵等山,站在太行的最高峰上,眺望四周的景色。 第二句“西来山色照邢襄,北走并州拥大荒”,描述了从西边来的山色照耀着邢襄,向北走的是并州,那里的土地广袤无垠。 第三句“巨麓秋阴沙渺渺,石门寒气雨苍苍”,描绘了巨大的山岭在秋天时被阴影覆盖,细沙漫漫;石门在寒气中显得更加寒冷,雨也变得更加深沉。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以“登黄榆马陵诸山”为开篇,点明题旨,表明自己游历太行,是为了凭吊古战场,抒发感慨之情。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从“千峰郡閤望嵯峨,此日褰帷按塞过”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在登上黄榆马陵诸山之后,又来到了蓟门。诗人面对壮丽的山河,不禁想起当年汉高祖刘邦曾在这里与匈奴展开激战的历史往事。“落木悲风鸿雁下,白云秋色太行多”两句是写景,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
【注释】 邢台:在今河北邢台市。 郡斋:指官府的书斋,这里借指自己的书房。 落日登临醉眼开:夕阳西下时登上山巅,酒意已浓,醉眼惺忪,但登高望远仍兴致勃勃。 春树万家漳水上:春天来临时,漳河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 白云千载太行来:形容太行山连绵不断,如千年的白云。 孤城自老风尘色:孤零零的一座古城,经历了无数风雨,已变得苍老了。 傲吏终惭岳牧才:一个有才能的官员,最终感到自己与名将相比,还差得太远。
【注释】: 白发青春照浊醪——白发苍苍,像青春一样。浊醪:酒。广陵涛——广陵的波涛。 露华遥对金茎渴——露水像花一样,对着太阳,好像口渴了。金茎:指皇宫里的铜柱。渴:比喻渴望。 秋色惊看玉树高——秋天景色让人吃惊地看出树木高大。玉树:用来形容树木长得很美。 伏枕风尘双白眼——因为风尘仆仆而卧病在床,眼睛变成了“白眼”。 缄书湖海一绨袍——写一封书信寄给朋友,就像穿着粗布衣服。绨(tí)袍
郡城西楼 使君杯酒郡城楼,倚槛高临落日愁。 河朔浮云连巨麓,太行春雪照邢州。 自怜叔夜常多傲,无那相如故倦游。 画省少年人所羡,风尘岂亦念淹留。 注释: (1)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酒宴上与同僚欢聚,共饮美酒。郡城:指某州的治所。西楼:即高楼、高楼上,指州城的西楼或州衙。 (2)叔夜:指的是晋代的嵇康。嵇康以清谈著名,被司马氏所忌,后因事被害。 (3)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
郡斋 金虎署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 折腰差自强人意,白眼那堪无宦情。 世路悠悠几知己,风尘落落一狂生。 春来病起少吏事,拟草玄经还未成。 注释: - 金虎署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金虎,这里可能指的是官职或地位的象征,“谁大名”可能是询问谁是这个职位的负责人。“我今出守邢州城”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离开原职,前往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担任知府(郡守)的消息。 - 折腰差自强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