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郡斋 金虎署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 折腰差自强人意,白眼那堪无宦情。 世路悠悠几知己,风尘落落一狂生。 春来病起少吏事,拟草玄经还未成。 注释: - 金虎署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金虎,这里可能指的是官职或地位的象征,“谁大名”可能是询问谁是这个职位的负责人。“我今出守邢州城”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离开原职,前往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担任知府(郡守)的消息。 - 折腰差自强人意
赵州道中忆殿卿 忆尔䄡帷出牧年,风尘谁识使君贤。 政成神雀犹堪下,兴尽冥鸿遂杳然。 树色远浮疏雨外,人家忽断夕阳前。 重来此地逢寒食,何处看春不可怜。 注释:䄡帷:指帷帐。 赏析:此诗以景起,以景结。首联回忆与殿卿在赵州道中相遇的情形,颔联写当时的情景,颈联写赵州道中的风景,尾联写诗人回到赵州道中的心情。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无奈之感
春兴 东南杀气日相缠,重忆先朝海晏年。 使者自归沈璧马,将军谁起护楼船。 旌旗愁动昆明色,大钺高悬蓟北天。 坐使越裳来白雉,更追敌骑过燕然。 注释: - "东南杀气":指的是南方的战乱和紧张的氛围。 - "日相缠":形容局势紧张,战事不断。 - "重忆先朝":回忆过去的太平盛世。 - "沈璧马":指战败后的屈辱,比喻国家失去尊严。 - "护楼船":守护着船只,象征军队的存在。 - "旌旗愁动"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然后是译文,接着是关键词注释及赏析。 寄刘子成 - 这是写给刘子成的诗,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亲戚。 书札清秋问解携 - 书信中询问是否可以告别(解携)。书札是一种古代的书信形式,清秋则指秋天,这里可能是指秋天这个季节。 郡斋吟眺楚云低 - 在郡斋(即官署)里吟诵、眺望,看着楚国的云彩很低。郡斋指的是官署,吟诵意味着朗诵诗词,眺则是眺望的意思,楚云低可能是指楚国的天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作,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有无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此题要求学生赏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从全诗来看,这是一首咏怀诗。首联写诗人到蓟门城,看到秋高气爽,清秋景象宜人,于是写下了这封给朋友的书信
诗句释义及赏析: 怀子与 - 怀子与:这里的“怀子”可能指的是诗人思念自己子女的心情,也可能是指诗人对某种寄托或期望的称呼。 登高作赋大夫哉 - 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愿望,希望以文才被重用,类似于古代的大夫。 摇落江南重可哀 - “摇落”一词通常描述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此处可能暗含诗人对时光易逝、美景不再的感慨。 - “江南”通常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区。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说的作品,题目为《怀子相》。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蓟门秋气动鸣珂,萧瑟东南海贼过。 “蓟门”指的是北京蓟州城,位于今河北省北部,是唐朝的北方边境重要关隘之一。诗中的“秋气”暗示了秋季,而“鸣珂”则形容车马声,这里可能是指战乱后京城中车马稀少的景象。“萧瑟东南海贼过”描绘了东南方向海贼入侵的情景,这里的“过”字表明这些海盗是来犯之敌。 2. 乱后人才抡欲尽
白云何处一开尊,山色看君满蓟门。 落日萧条回朔气,清秋偃蹇向中原。 旧知太守齐狂士,不佞扶风汉大藩。 病渴自衔金掌露,将因著赋乞文园。 注释: 怀元美:怀念诗人元美。 白云何处一开尊:在何处可以畅饮一杯? 山色看君满蓟门:山色映衬着您的英姿,使蓟门都显得充满生气。 落日萧条回朔气,清秋偃蹇向中原:夕阳西下,萧条的北风从北方吹来,秋天来临,草木凋零,大地弯曲,向中原方向伸展。 旧知太守齐狂士
怀顺甫 西曹群少旧相求,载酒燕山几壮游。 彩笔凭陵回落日,白云萧瑟坐高秋。 风尘混合中原色,江汉长悬万里流。 自是岁星人不识,于今蹭蹬守邢州。 注释:1. 西曹群少:指年轻的官员们。2. 载酒:载着美酒。3. 几:几乎。4. 彩笔:即彩笔,这里指文采。5. 落日:夕阳。6. 白云:形容秋天的云朵。7. 萧瑟:形容秋天的声音。8. 风尘混合中原色:形容战乱中中原地区的景色。9. 江汉长悬
注释: 闻道天书出汉宫,君才博望远相同。 少年章奏郎官里,大海楼船使者中。 度岭春阴生白瘴,及闽秋色暗青枫。 悬知诸将平胡日,圣主先论转饷功。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为张肖甫出使闽广而作。 第一句“闻道天书出汉宫”,是说听说天上传来的诏书已经从汉宫传出。这里的“天书”指汉武帝时方士所献的《太一》金丹之书。“君才博望远相同”,意思是说张肖甫有远大的才能和高瞻远瞩的眼光。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