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门秋气动鸣珂,萧瑟东南海贼过。
乱后人才抡欲尽,留中启事草如何。
裁诗汉署青天色,伏枕燕山落日多。
岂亦念余经术浅,明年投劾罢京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说的作品,题目为《怀子相》。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蓟门秋气动鸣珂,萧瑟东南海贼过。
    “蓟门”指的是北京蓟州城,位于今河北省北部,是唐朝的北方边境重要关隘之一。诗中的“秋气”暗示了秋季,而“鸣珂”则形容车马声,这里可能是指战乱后京城中车马稀少的景象。“萧瑟东南海贼过”描绘了东南方向海贼入侵的情景,这里的“过”字表明这些海盗是来犯之敌。

  2. 乱后人才抡欲尽,留中启事草如何。
    “乱后”指的是安史之乱后的混乱时期,朝廷内外人才凋零。“抡欲尽”意味着此时朝廷急需各种人才。“留中启事”可能是指皇帝留下未发的奏折或者密旨。诗中的“草如何”表达的是对这些奏折或密旨的担忧与无奈。

  3. 裁诗汉署青天色,伏枕燕山落日多。
    “汉署”指的是汉代的官署,这里用来比喻朝廷或官员。“青天色”指天空的颜色,这里可能是在形容朝堂上的阴沉气氛。“伏枕燕山落日多”描绘了诗人在家中休息时,看到夕阳无限好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4. 岂亦念余经术浅,明年投劾罢京河。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能力的反思和自怜。“经术浅”说明自己的才能有限。“投劾”是一种古代请假的方式,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因为种种原因需要暂时离开朝廷。“罢京河”意味着结束在京的工作,返回家乡。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于国家动荡、人才匮乏以及个人命运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京城的景象以及诗人的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身处乱世之中的无奈与悲凉。诗中“乱后人才抡欲尽”一句,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才的匮乏,以及对国家未来走向的担忧。同时,诗人的自我反省“岂亦念余经术浅”,也体现了他对自己才能的自知之明。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一个时代背景下文人的哀愁与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