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色倚㠝岏,绝顶清秋万里看。
地坼黄河趋碣石,天回紫塞抱长安。
悲风大壑飞流折,白日千厓落木寒。
向夕振衣来朔雨,关门萧瑟罢凭栏。

【注释】

黄榆:即今河北正定县西北的黄榆岭。马陵:山名,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㠝岏(wěi):高峻、陡峭之意。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为燕赵分界处。长安:今西安。大壑:深谷。向夕,傍晚。朔雨:北方的雨水。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六年(747)。太行山是华北地区的一条重要山脉,东起河北省西部,西达山西省境内,绵延千余里。登临太行诸峰,远望千里秋色,令人心旷神怡。诗人在登太行时,面对“万里清秋”的壮阔景色和黄河之水奔流不息的景象,产生了强烈的感慨。

首联先写登上太行山,放眼极目,只见群峰起伏,层峦叠嶂;再从山上俯瞰,只见万顷秋色,一片苍茫。“倚㠝岏”,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的样子;“绝顶”,指最高处。

颔联写登高所见。“地坼”,是说黄河之水奔腾汹涌如巨龙翻腾;“趋”,是追逐的意思;“碣石”,是燕赵的界山,也是太行山的支脉;“紫塞”,是指长城一带,古称紫塞;“抱长安”,意谓太行山像屏障一样环抱着京师长安。这一联,以夸张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太行山图。

颈联描写太行山中的飞瀑急流。“悲风大壑飞流折”,是说悲风呼啸,激流飞泻,声震山谷。“白日千厓落木寒”,是说阳光照射下,千仞崖壁的树木也因秋风而感到寒气逼人。这一联,通过写景来烘托气氛,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尾联是写诗人在登临之后的感受。“向夕振衣来朔雨”,意思是诗人披上衣服,迎着初降的朔风来到山下。朔州位于太行山西侧,所以叫朔州。“关门萧瑟罢凭栏”,意思是关门关闭了,诗人便停止凭栏眺望,收住了他欲放的豪情壮志,回到现实之中,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全诗通过对太行山壮丽景色的描绘和对诗人内心感情的抒发,展示了诗人豪迈激昂的情怀和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