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倚高楼问索居,故人湖海意何如。
樽中十日平原酒,袖里三年蓟北书。
大麓夏云当槛出,石门寒雨过城疏。
明朝远道空相忆,那得仍停使者车。
诗句原文
徙倚高楼问索居,故人湖海意何如。樽中十日平原酒,袖里三年蓟北书。大麓夏云当槛出,石门寒雨过城疏。明朝远道空相忆,那得仍停使者车
译文注释
- 徙倚高楼问索居:在高楼上徘徊,询问朋友的住所。索居,即寻访或询问朋友的住处。
- 故人湖海意何如:故友身处异地,心中忧虑和思念之情如何?湖海,泛指广阔的水域和陆地,这里借指好友所在的地方。
- 樽中十日平原酒:在酒樽中度过了十天的平原生活。樽中,即酒杯,指饮酒。平原酒,指在平原地区的生活或旅行。
- 袖里三年蓟北书:袖中装着三年来的蓟北(地名,今河北省一带)书信。蓟北书,指写给蓟北的朋友的信件。
- 大麓夏云当槛出:大麓山的夏云出现在窗槛之前。大麓,山名,位于山东济南附近。槛出,即出现在窗槛之上。
- 石门寒雨过城疏:石门山的细雨穿过城市,显得有些稀疏。石门,山名,位于山东省中部。疏,稀薄、薄弱。
- 明朝远道空相忆:明天就要远行,只能空自怀念对方。远道,远去的路。相忆,相互思念。
- 那得仍停使者车:哪能还得停下使者的车驾。那得,哪里能够。仍,依旧、仍然。使者车,古代官员出行时所乘坐的马车。
赏析
李攀龙的《郡城楼送明卿其二》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写友人吴国伦在江西期间的生活和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担忧。诗中“徙倚高楼问索居,故人湖海意何如”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与问候;“樽中十日平原酒,袖里三年蓟北书”则描绘了吴国伦在外地的孤独生活和心绪纷乱;“大麓夏云当槛出,石门寒雨过城疏”以自然景象作比,表达了对友人安危的深深忧虑;“明朝远道空相忆,那得仍停使者车”则透露出诗人无法亲自前往安慰的心情,展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李攀龙作为文学家对友情的珍视和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