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注释】: 大阅兵海上 其一:指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归来,汉武帝在上林苑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千艘并集甬句城:指汉宣帝时河平年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汉武帝在大阅池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千艘船只在大阅池会集。腾装杀气三江合,吹角长风万里生:腾装,形容旌旗飞扬。三江,指长江、黄河、济水。吹角长风万里生:吹角长风,比喻声势浩大。万里生,意思是声势传遍千里之外。帐拥楼台天上坐,阵回鱼鸟镜中行:帐拥
在解析这首诗时,我们可以逐步理解每一联的意义及象征含义。 第1联: - 新开帷幄控朝宗:帷幄是古代用来指挥军队的帐篷,这里比喻为掌控全局的智慧和策略。朝宗则表示诸侯归顺皇帝的意思,这里指控制全国的局面。 - 万里波臣老折冲:“波臣”是指海上的士兵,他们常年征战,“老折冲”形容士兵们经历无数次战斗后仍坚韧不拔。 第2联: - 海气抱吴遥似马:“海气”可能指的是海面上的雾气或潮汐现象
【注释】 元美:指王世贞,字元美。按察河南:指王世贞的官号。寄促之官:催促他去上任。一弹冠:指辞去官职。主恩:指皇帝的恩典。嵩少:指嵩山、少室山。虎观:即“龙门”。二子:指东汉时的两个著名隐士,即陈寔与陈纪。嵩少:指嵩山、少室山。虎观:即“龙门”。二子:指东汉时的两个著名隐士,即陈寔与陈纪。龙门:指东晋画家顾恺之画的《洛神赋图》。聊:姑且。抽簪:古代士大夫辞官退隐的一种表示。难:不容易。
诗句翻译 汉帝风流盛柏梁,一时才子羡为郎。 归来东海桃三熟,谏罢金门草数行。 谪籍只今人欲尽,除书何意客相忘。 黄公虽道商岩起,家本鄞山是故乡。 注释解析 1. 汉帝风流盛柏梁:指的是汉武帝时期,宫中建筑柏梁台,举行盛大宴会的场景,展现了汉朝时期的繁荣与富丽。 2. 一时才子羡为郎:指在汉朝时期,许多有才华的人羡慕能够成为朝廷的官员,特别是皇帝身边的侍从或官员。 3. 归来东海桃三熟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诗社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句“二山人孤山吟社得菲字”,描绘了诗人在孤山上的诗社中,用菲字创作出优美的诗句。这里的“二山人”指的是诗人自己,而“孤山吟社”则是他与朋友们共同参与的文学社团。 第二句“西陵树色滉斜晖,一片仙舟拂练飞”,描写了夕阳下的西陵树色,以及那如仙船般飘渺的云彩。这里的“滉”是形容湖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和马侍御赋得飞来双白鹤 李攀龙 三花珠树五云开,海上双飞白鹤来。借问分行栖玉署,何如对舞映霜台。月明华表联翩起,雪满缑山并驾回。万里只今谁比翼,仙禽原自不群才。 译文: 在春天的时节里,大自然的景象显得格外美丽。三花珠树绽放出绚烂的光芒,五云飘散开来,仿佛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海面上,一对白鹤翩翩起舞,它们从远方飞来,为这美好的景色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我不禁问道,在这玉署中栖息的白鹤
诗句释义 1 建自咸和第几年:这句诗表达了灵隐寺的创建年代。"咸和"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年数,但具体是多少年需要查阅历史资料。这里用“第几年”来表示这个寺庙的建立时间,是一个模糊的时间点。 2. 才到上方双涧合:这句描述的是灵隐寺附近的景象。"上方"通常指的是较高的位置或高处,"双涧合"则描绘了两条河流在一处交汇的情景,给人一种和谐自然的感觉。 3. 飞来何处一峰悬
【注释】 楼船:楼船战舰。按部行:指按巡海路线行进。门下:这里指的是马丈,因为马丈是马氏门下弟子。长缨:长绳。山东妙:指吴地(今江苏苏州)人擅长射箭,有"吴弓楚矢"之称,因此说山东人善于射箭。天台:山名,在浙江省境内。霞色起:云霞四散,形容景色美丽。椷彩笔:比喻用文字来描述。 【赏析】 此诗首联写海上巡行,颔联写海上练兵,颈联写海上射箭,尾联写海上练兵。 首联“楼船遥指越王城,万里波涛按部行
【注释】 九里松图为马侍御作 其一:九里松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古风》诗中的名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武林佳气日萧萧:武林,即杭州。佳气,指美好的气息和景物。萧萧,形容风吹草木的声音。 夹道长松入望遥:长松,指高大的松树。遥,远。 黛色总疑天目雨,寒声不辨浙江潮:天目山,在浙江省。浙江
【诗词】 九里松图为马侍御作 其一 三天嘉树俨成行,下接枌榆即故乡。 远势不随双涧尽,层阴并落二峰长。 叶栖金掌仙人露,干挺乌台御史霜。 孔雀东飞烦再顾,欲从威凤托清光。 【注释】 九天:指天宫。三天、三天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俨成行:整齐地排列。 下接:往下延伸。枌榆:两种树木名,榆木皮可做纸,槐木条可编篱笆。故乡:这里指马侍御的家乡。 远势:远去的山势。双涧:两条溪流。尽:到尽头。层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