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诗句释义】 中丞台火照闽方,客有千金剑一装。 赖是龙蛇先自起,忽然风雨为深藏。 逃形疑入延津水,厌影犹含北斗光。 报国片心还独在,逾看鳞甲动冰霜。 【译文】 中丞台火照闽方,客有千金剑一装。 依靠的是龙蛇先自起,忽然风雨为深藏。 逃跑形似疑入延津水,厌影犹含北斗光。 报国片心还独在,越看鳞甲动冰霜。 【赏析】 这首诗以“中丞台火照闽方”开头,描绘了一幅火光照映下的中丞台景象
【注释】 虎臣推毂(gǔ)满长安:指张阃使为朝廷所重用,如虎之被驱策。 吴越:泛指今江苏、浙江一带。 雅歌:指《雅乐》。坐镇:指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 江潮常借军声壮:长江的潮水常常借着战船鼓声显得更加壮观。 海气遥临阵影寒:海风从远方传来,给战场上的将士带来阵阵寒意。 滇水一珠堪照夜:比喻张阃使就像滇水中一颗明珠一样,能够在黑暗中照亮人们的道路。 谁怜薏苡(wěi yǐ)竟同看
【诗句注释】 冰霜不厌北堂清:冰霜,形容严寒;北堂,指代朝廷(皇帝);清,清廉。 冠指神羊海上城:冠,帽子或官帽;神羊,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海上城,比喻远方的京城。 恋阙未须将母疏:恋,依恋、牵挂;阙,皇宫门前的台阶,借指皇帝;将母疏,即“将母投河”之意,古代传说中,有人因思念母亲,跳入黄河自尽。这里用来形容作者对皇帝的忠心耿耿。 倚门元自望君情:倚门,指守在门口等待;君,指皇帝;情
【译文】 游子承恩离开禁宫门,高堂白发映照春晖。 潘舆自不随骢马,莱彩何妨舞绣衣。 江鲤一从天上寄,台乌长绕日南飞。 即今婺女遥相望,柱史星光近太微。 【注释】 为南海钟侍御题金台遥祝卷 其一:为南海钟侍御(即钟士元)题写的《金台遥祝》一卷的序言或诗篇。 游子:离开家乡在外做官的人。 承恩:接受恩典,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出禁闱:离开宫廷的大门。 高堂华发:形容老人头发花白,指年老的堂上人。
诗句翻译:御苑东风吹客过,共看芳草有离珂。西山晴雪鸿边尽,北海春云马上多。地险时窥玄菟郡,天骄夜遁白狼河。知君幕下参高画,诸将何时议止戈。 诗歌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赴辽阳的不舍与期待。诗的开头两句“御苑东风吹客过,共看芳草有离珂”,描绘了一幅送别的景象,东风拂面,草木萋萋,友人即将离开。这里的“离珂”可能是指离别之情,也可能是指旅途中遇到的困难或挑战
【注释】: 横海:即横江,泛指南方。领外台:指执掌外藩之权。书生:指有志向的读书人。请缨来:指请缨报国,即请缨赴边。霜威:严霜威风。瘴疠:南方湿热地区特有的疾病。三山:泛指南方群岛。波涛:波浪。揽辔:执鞭驾驭马缰。本朝:指唐朝。楚望:指楚州望见的景色。谈兵:指讨论军事问题。留中疏:未上奏的奏章。柱史:掌管文书的官员,这里暗指蔡京。切上:指立即上奏。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
``` 原诗: 中原遥入楚天长,道出盘江古夜郎。 自许铁冠冲瘴疠,兼携白笔扫风霜。 百蛮拥节开雄镇,万里登车揽大荒。 莫说壮游非妙选,同时八彦避鹓行。 译文: 在遥远的中原大地,我步入了楚国的天空,道路穿过盘江,古老的夜郎就在前方。 我自豪地带着铁冠,勇敢地冲破了瘴气和疾病的困扰,同时也带着一支白笔,扫除世间的阴霾。 百族拥戴我执掌雄镇之权,我乘坐着车子,远行万里,去征服那辽阔的大荒。
郭吏部请急归吴称寿,封君太宜人。 水镜清光满蓟门,庭闱双映一寒温。 角巾入洛名元重,裘褐依梁道并尊。 白首更偕吴市隐,青云再奉汉宫恩。 还朝益妙题才术,湖海微言可具论。 注释:郭吏部(即郭子仪),唐代著名的忠臣、名将,曾平定安史之乱,被封为汾阳王,世称郭汾阳;“封君”即封地的主人,这里指郭汾阳。 水镜清光满蓟门,庭闱双映一寒温。 角巾入洛(洛阳)名元重,裘褐依梁(梁州)道并尊。 白首更偕吴市隐
【解析】 本首诗是诗人与元美在大名相会时的即兴之作。从诗题来看,这是一首赠别诗。 “元美”是作者的好友,当时正出使齐州(今山东济南),因见春酒,故以“见枉”为题。“春醪”即指酒。“如此”二句,意思是说:你我虽然天各一方,但如像春天酿出的好酒一样,只要醉了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佳期”指良辰美景。“何人”一句,意思是说:谁还能像你那样有本事千里迢迢来为我驾车呢?“弹冠”语出《南史·张翰传》载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名篇背诵和理解、赏析的能力。名篇的背诵是古诗文阅读的基础,高考常以名句的形式出现,考生平时应多读多背;鉴赏名篇要把握其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艺术手法及语言特点,还要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逐句释义”“赏析”,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意,最后结合注释与参考答案进行具体分析。注意不要写错字,写偏旁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