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句。每句的翻译如下: 武太常贞母太常是遗腹子:武太常的母亲是位贤德之人(贞母)。 令子清标领太常,持衡东省旧为郎:这位贤德的女子生下了一个才华出众的孩子,他后来成为了太常寺的长官,在东省担任过官员。 才因藻镜知秋水,胎本明珠产夜光:他因为聪明才智如同清澈的镜子一样,能够洞察事物的真相。他的出生就像明珠一样,珍贵无比。 天上旌旗悬日月,人间竹帛映冰霜。 虽然燕赵多奇士
【注释】 重华:指帝王。冀北:指北方,泛指京城。再开天:指重新开创太平之业。益佐山林:指在山林间辅助君主。涉大川:指治理国家大事。四岳:指四位诸侯王。受成:指接受天子的封赏。方贡日:指每年按时进贡。三边:指边疆地区。仰给:指依靠供应。县官年:指每年的赋税收入。堤形:指堤坝的形状。白马:指骏马。练影:指白色的丝带。转:指改变。流言:指诽谤的话。能悟主:指理解并采纳君主的意见。老臣:指忠诚的老臣
秋前夜过昆山寄仲蔚时元美兄弟俱就徵车 有客中原回白头,怀人千里命扁舟。 吴门山色元非雨,娄子江声似是秋。 二友雁行堪入洛,惟君龙卧不依刘。 也知倾盖须臾事,一日椷书即旧游。 注释: 指秋天的夜晚。昆山:地名,在今江苏昆山一带。仲蔚:作者的朋友。元美兄弟:指李、王等人。征车:被征召的车子。有客中原,指作者自己。怀人千里,思念家乡的人。千里,比喻遥远的距离。命扁舟,指决定乘船离去。吴门:指苏州。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如下: 送徐子之(zǐ),武昌 其二 刺史楼台望里重,是时门客羡登龙。 白云三署还堪起,黄鹄千秋更可逢。 象合星辰双执法,心随江汉一朝宗。 二天尊宠诸侯上,出处何论邴曼容。 注释: 1. 刺史楼台望里重,是时门客羡登龙。 - 刺史楼台:指官宦的住所,楼台高耸,视野开阔。 - 望里重:形容视野辽阔,景色壮丽。 - 门客:指依附于权贵的人。 - 羡登龙
解析与赏析 1. 诗句翻译 - 燕台依旧郁相望,玉树金茎是帝乡。 这句诗描绘了燕台(指古代的宫殿)依然屹立不倒的景象,比喻其壮丽和历史的悠久。“玉树”指的是皇家园林中的树木,象征着皇权和尊贵;“金茎”则形容皇帝的宝座或象征物,强调其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 凤阙双悬云五色,龙楼交映日重光。 这里的“凤阙”指皇宫的正门,通常装饰有凤凰等吉祥物;“云彩”可能指的是门楼上的彩画
```markdown 诗名:江上赠郭第欧大任 ``` 元年飞雪度维扬,此日秋风复故乡。 总为郭君纡綵缆,况逢欧冶说干将。 回看京口孤城转,坐拥江流万里长。 ``` 译文: 在元年初的飞雪中,我渡过了维扬,如今秋天的风让我又回到了故乡。 总为郭君纡彩缆,况逢欧冶说干将。 回看京口孤城转,坐拥江流万里长。 注释: - 元年:一年的开始,即农历新年伊始。 - 飞雪度维扬:形容雪花如飞一般飘落
【注释】 九河风色报褰帷:指黄河的风色吹动窗帘,使人们知道外面的情况。 并传梁苑赋:指梁朝时,萧纲作《梁园序》,文采斐然,后人纷纷模仿。 凭陵尺素光犹动:指雪花落在纸笺上,像剑一样闪闪发光。 缥缈扁舟兴可知:意谓雪中的扁舟,其行迹飘渺,令人神往。 如渑春酒熟,好来投辖未须疑:意思是说春天的美酒已经酿成,你来吧,不要犹豫。 【赏析】 和子与过访平原道中值雪其二:大雪压顶,道路坎坷,但诗人并不气馁
注释: 1. 使君安在武昌城,江汉双悬宪府清。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2. 共许登高能作赋,不妨乘暇一论兵。 3. 翛然白雪千人和,飒尔雄风万里生。 4. 更忆南楼明月好,欲携佳兴与纵横。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送别友人徐子之而作的。诗人通过描写武昌城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首句“使君安在武昌城”,诗人以使君的身份,询问友人是否还在武昌城中,既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心
“和子与过访平原道中值雪二首时按察楚中 其二”的诗句如下:“平原日映北风斜,飞雪偏随刺史车。明月更投公子邑,金门何处侍臣家。”。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图,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雪花随风飘落的景象以及月光洒在公子邑上的美景。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金门”、“侍臣家”等意象,表达了对权贵之家的羡慕和向往。其中,“飞雪偏随刺史车”一句,不仅生动地捕捉了雪花飘舞的动态美
诗句首先描绘了中原地区的繁忙和岭外地区的稀少,通过对比强调了中原地区的繁华和岭外的宁静。接着提到逐客也需常作好,使君何见远游非,表达了即使被驱逐也要保持积极态度的观点。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希望能早日回到故乡洛城的愿望。 译文: 中原地区马匹如云,车马往来如织,而岭外地区却很少有官吏。即使你是逐客,也应该常常保持好的态度,使君怎么能看见远离家乡的游子不是呢?如果你没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