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俭
问法法无可问出自《乐道歌》,问法法无可问的作者是:仁俭。 问法法无可问是唐代诗人仁俭的作品,风格是:诗。 问法法无可问的释义是:问法法无可问:询问佛法,实际上佛法本身并无具体可问之处,意指佛法深奥,难以用言语表达。 问法法无可问是唐代诗人仁俭的作品,风格是:诗。 问法法无可问的拼音读音是:wèn fǎ fǎ wú kě wèn。 问法法无可问是《乐道歌》的第2句。 问法法无可问的上半句是
修道道无可修出自《乐道歌》,修道道无可修的作者是:仁俭。 修道道无可修是唐代诗人仁俭的作品,风格是:诗。 修道道无可修的释义是:修道道无可修:指追求道德修养的道路是没有止境的,强调修行的永无止境。 修道道无可修是唐代诗人仁俭的作品,风格是:诗。 修道道无可修的拼音读音是:xiū dào dào wú kě xiū。 修道道无可修是《乐道歌》的第1句。 修道道无可修的下半句是:问法法无可问。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诗,它主要表达了禅宗修行者的生活态度和修行方法。以下是对每句的翻译: 1. 修道道无可修,问法法无可问。 注释:修行的道路上没有固定的路径可以遵循,对于佛法的理解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可以参照。 2. 违人不了色空,智者本无违顺。 注释:违背常人的观念(色空)是不可能的,因为智者本来就是不受任何外在事物的影响。 3. 八万四千法门,至理不离方寸。 注释:有八万四千种不同的修行方法
修道道无可修,问法法无可问。 违人不了色空,智者本无违顺。 八万四千法门,至理不离方寸。 不要广学多闻,不要辩才聪隽。 识取自家城郭,莫谩游他州郡。 烦恼即是菩提,净华生于泥粪。 若有人求问答,谁能共他讲论。 不知月之大小,不知岁之馀闰。 寅期用粥充饥,斋时更飧一顿。 今日任运腾腾,明日腾腾任运。 心中了了总知,且作佯痴缚钝
唐代诗人“仁俭”是唐僧,属禅宗北宗,嗣嵩山慧安国师。 唐初僧人仁俭在佛教史上以他的著作《乐道歌》著称。该诗不仅表达了对佛法深刻的理解,更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仁俭的诗歌集中展示了他对佛法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强调内心修炼和认识自己的过程,倡导不要追求外在的形式和广博的知识,而是要学会内省和自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