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诗句释义】 斜放竹篙青,满岸芦花一艇横。手抱孙儿沙上坐,罾声。牵动寒潭四五星。 乌鬼认呼名,没入长江半夜深。任说风波天样大,休惊,醉卧船头不肯醒。 【译文】 斜倚竹竿划桨向前行驶,满岸芦花飘散如雪,一叶扁舟横在水面。手抱孙子坐在沙滩上,网撒的声音惊动了寒潭里的鱼。乌贼怪兽认出人声,潜入长江深处。任凭风波多么汹涌,也不怕,醉倒在船头不肯起来。 【注释与赏析】 - 斜放竹篙青
《南乡子·其二·送别》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王士禛的作品,此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离别时刻的不舍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 1. 欲去难留:表达了作者想要离去却感到难以割舍的情感。"欲去难留"意味着尽管有离开的意愿,但内心深处却无法做到真正的放手。 2. 蜻蛉一叶木兰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蜻蜓停在荷花叶子上,而小船就像木兰花一样美丽
注释:在送客的江船上, 孤帆点缀着天边。 登上高楼极浦边, 日暮时分, 一弯春水碧如玉。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以“送客”为背景,通过对送别的场景、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写“送客”,次句写送客时的情景;第三句写“登楼”,第四句写“目送”;末联写目送中所见,既写出了送客时目送友人离去的惆怅,也写出了目送后归途中目送友人远去的依恋。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注释: 菱刺绿色,荷花香气扑鼻。小姑召唤,我出来到横塘去。隔河的少年偷偷地对我说话。忘了回去,日暮时分水寒飞来像玉。 赏析: 此词描写一位少女在横塘边与恋人私语的情景。词中“菱刺绿”,用菱角的尖刺比喻女子的眉毛;“藕花香”则是用荷花的清香比喻女子的体香。“小姑相唤出横塘”,写出了少女被呼唤出来时羞涩、娇媚的情态。“隔浦少年私致语”,则描绘出一对恋人在幽静的横塘边窃窃私语的动人场面
【诗句释义】 小丫鬟在香奁中摆弄着香气, 从宫中的月饼盒里,又添了几个。 细雨如尘,人们刚刚从睡梦中醒来, 纤细纤巧。榆荚被吊挂在墙上,水已经淹没过半。 晨漏报时,时间已是清晨五更了, 鹦鹉因受惊,急忙催促我放下窗帘。 愁眉紧锁,我懒得去面对镜子, 厌厌,只空口说吴娘笑是盐。 【译文】 小丫头正在香奁中玩弄香气。 宫中的月饼盒里,又添了几个。 细雨纷纷如同灰尘,人们刚刚从睡梦中醒来, 纤细纤巧
南乡子 豆花 溪雨初肥。 几簇疏花绕竹篱。 满地秋阴清露下。 良夜。 好约邻翁相对话。 注释: - 南乡子:词牌名。 - 豆花:指豆科植物的花朵,此处泛指各种植物的花朵。 - 溪雨:指小溪边的雨水,通常细密而连绵不断。 - 肥:丰满、丰盛的意思。 - 几簇:形容数量不多,但密集的样子。 - 疏花:稀疏开放的花朵。 - 绕:环绕、缠绕。 - 竹篱:用竹子编成的篱笆。 - 秋阴:秋季的阴云。 -
南乡子·题朱吉人画丛篁飞瀑图 雨霁起秋岚,云外斜横碧玉簪。隐约三间茅屋在,花南。一道飞流下断岩。略彴倚寒潭,鸾尾萧萧映石龛。如此溪山清绝处,真堪。容我幽栖卜草庵。 注释: 1. 雨霁起秋岚:雨后天气转晴,空气中弥漫着秋天的凉意。 2. 云外斜横碧玉簪:远处的山峰被云雾缭绕,仿佛是一根碧绿的玉簪斜插在云端。 3. 隐约三间茅屋在:茅屋隐约可见,位置在前方不远的南方。 4. 一道飞流下断岩
诗句释义: 1. 南乡子 春暮 - 《长昼镇无聊。闲坐拈针倦又抛。卷上湘帘看小苑,芭蕉。绿摆檐牙叶渐高。燕子护儿娇。风细杨花冉冉飘。眼底韶光留不得,樱桃。红颗枝头鸟啄消。 - 注释:南乡子是词牌名,春暮表示春天即将结束。"镇无聊"表达作者长时间感到无所事事、无聊。 "闲坐拈针倦又抛"描述了一种悠闲但稍显无聊的状态,一边坐着一边捻针(可能是一种手工活),但很快又放弃了。
烂醉复奚疑,红瘦偏怜众绿肥。 译文:我沉醉其中,不再怀疑,红色已经消退,只有绿色更加鲜艳。 注释:烂醉 - 沉醉于美酒之中。奚疑 - 不再质疑,表示彻底接受。红瘦 - 红色已经消退。偏怜 - 特别喜爱。众绿肥 - 绿色的叶子更多更茂盛。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情感状态,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深深眷恋。他沉醉在美酒之中,不再质疑,红色的已经消退,只有绿色的更加鲜艳。他特别喜欢这些绿色的叶子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唐教坊曲。本名《菩萨蛮》,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斜月半胧明,冻雨晴时泪未晴。 ——斜月:即残月,月亮已西斜;胧:模糊不清貌。 倦倚香篝温别语,愁听,鹦鹉催人说四更。 ——香篝:即香熏着的卧具;别语:离别时说的悄悄话;鹦鹉:指能模仿人言的鸟;四更: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四更即夜半12点至凌晨1点。 此恨拚今生,红豆无根种不成。 ——此恨:指离别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