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陆游的《南乡子·由照胆台散步西行,调寄南乡子》中的一句。全诗如下: 信步绕湖边。 云懒山慵近午天。 柳岸荷塘度人影,萧闲。 梵宇钟声宕碧烟。 几折路回环。 逦迤行过竹素园。 池馆亭台数不尽,绵延。 鸡犬人家半是仙。 逐句释义: 1. 信步绕湖边:随意地走,绕着湖边走。 2. 云懒山慵近午天:形容天气晴朗,天空中的云朵懒散,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中,仿佛懒得接近中午时分。 3.
南乡子·宇治桥作 山水气空灵。 两岸林峦列画屏。 倚枕滩声清刷耳,泠泠。 况复深宵月下听。 芳草未流萤。 对面楼帘卷水晶。 几处凭栏夜无语,冥冥。 高下疏灯影带青。 注释:在宇治这个地方,可以看到山水之间的灵气和美景。 两岸的树林和山峰就像一幅幅画屏一样排列着,给人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 我靠在枕头上倾听着滩声,那声音清晰而悦耳,仿佛在轻轻地刷洗着我的耳朵。 更何况是在深夜
【解析】 此词写闺中思人。上片写独守空房的苦况,下片写梦中相见的甜蜜。上片“穗冷一灯昏”,暗写寒夜孤居之苦;“耐尽孤眠入夜分”,点出时间之久,孤独之甚。“重门”“看伊笑复颦”,既写门关得紧,又写出了女子的娇嗔与期盼。下片以梦为引,“枕上凝思态未真”,写梦中相见之真切,而醒来时仍觉恍惚。“鸳被暖香犹未散”,写梦中之温馨,但醒来后却只剩下余香袅袅。“再去寻伊”则写出了思念的迫切与无奈。 【答案】
注释: 南乡子二首 其二: 迁徙徘徊近前楹,寒月溟蒙酒半醒。 何处叶声吹不定,分明,是否罗裙窣地行。 只隔小中庭,玉轸应传太息情。 从是别来滋味恶,残更,千种伤心梦不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别离相思的词。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和内心的感受;下片则写别后的痛苦和难以入眠。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南乡子·曼睩见和有山黛隐围屏句,风韵佳绝,再填次答 注释:曼睩(màn yuè)是作者的朋友,这里用“曼睩见和”表示得到了他的回应。山黛指山间的景色,隐围屏是指屏风上绘着山水画。红牙指的是乐器,琤琤是形容乐器发出的声音。归梦阖闾城是指回到家乡,阖闾城是吴国的都城。白浪连天去不成是指江面上的波浪很大,去不成。落得听风还听水是指听到风吹过水面的声音,也听到了水声。清清是形容水流的声音
艳梦冷湘屏。 小雨衾涡听到明。 断送江南秋去也,瑽琤。 懒续幺弦第二声。 归棹佛狸城。 漫说伤心画不成。 带得六朝烟水返,凄清。 天上人间寄与卿。 注释: 1. 艳梦冷湘屏:指梦中的情事如同寒冷的湘江之边,令人心寒。 2. 小雨衾涡听到明:形容雨滴打在被子上的声音,仿佛听得清清楚楚,直到天亮。 3. 断送江南秋去也:形容秋天的到来无情地带走了美好的时光。 4. 瑽琤: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5.
南乡子是词牌名,属于宋词中的一种,由《花间集》中的“更漏子”一词演变而来。此词以离别之夜、红烛映照和春色撩人等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怀念和内心的痛苦。 南乡子·寂寞又黄昏 寂寞又黄昏,小院无人半掩门。 最是难忘离别夜,销魂。 红烛无情照泪痕。 注释:这里表达了作者在黄昏时分感到的孤独与寂寞,因为小院里没有人,只有半掩的门。作者特别难以忘记那个离别的夜晚,那是一段令人销魂的时光。 赏析
南乡子·初冬月夜 注释: - 南乡子:词牌名,属于中调小令; - 初冬:季节,指冬天刚刚开始的阶段; - 月色已非秋:月光已经不像秋天时那么明亮清澈了; - 短砌凝霜露不流:短矮的台阶上凝聚着一层薄白的霜和露水,没有流动; - 剩有黄花:还剩有一些黄色的花朵; - 优游:悠闲自在地; - 细折花枝当酒筹:轻轻地折断花枝当作酒筹(一种古代饮酒时的道具)来喝酒; - 更喜足新篘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离别时的情境。起首一句,写客中送客的情状:“拜客庭阴。”这“庭阴”二字,既写出了客中时间,也表明了送客的地点。“眼波容易逗人心”,是说在送客时,主人殷勤地频频回视,而那依依不舍的眼神又很容易打动客人的心。下句“纵得相逢无一语”,是说即使这次离别后能再有机会见面,但双方之间恐怕也是没有话可说的了。这是作者对当时文人相聚难、别后无期的一种感慨。 下片写临别时的情景
【解析】 本词是宋代词人辛稼轩在游鼓山灵源洞壁时所题。全词以写景为主,借对山水之描写抒发作者的志向和抱负。“披露晓同游”二句,点明题意。“水移他处遂涸”两句,承上启下,承接前句写高僧喝水,使水移而枯竭的传说,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后五句写游灵源洞所见,“三十里”“路转幽”“松门”“树杪”,写出游程的漫长,景物的清幽。最后二句,又回到题面,写山僧曾喝水的传说,但只有飞泉一条。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