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月半胧明,冻雨晴时泪未晴。
倦倚香篝温别语,愁听,鹦鹉催人说四更。
此恨拚今生,红豆无根种不成。
数遍屏山多少路,青青,一片烟芜是去程。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唐教坊曲。本名《菩萨蛮》,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斜月半胧明,冻雨晴时泪未晴。
——斜月:即残月,月亮已西斜;胧:模糊不清貌。
倦倚香篝温别语,愁听,鹦鹉催人说四更。
——香篝:即香熏着的卧具;别语:离别时说的悄悄话;鹦鹉:指能模仿人言的鸟;四更: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四更即夜半12点至凌晨1点。
此恨拚今生,红豆无根种不成。
——此恨:指离别之恨;红豆:即相思豆,传说男女相思时以红豆赠别。
数遍屏山多少路,青青,一片烟芜是去程。
——屏山:屏风上的山石画;烟芜:迷蒙如烟之草丛。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赴任途中所作,描写了作者在旅途中对所爱之人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斜月半胧明”写天将亮时的情景。“斜月半胧明”,说明此时天气还不好,天色昏暗。“冻雨晴时泪未晴”写作者与爱人别离之时,天空下起冻雨,但天气已经转晴。“冻雨”一词生动地描绘了天气寒冷、雨水冰凉的特点,使人感受到了作者当时的心情。
第二句“倦倚香篝温别语”写作者与爱人离别之后,独自倚靠在香熏着的卧具上,听着爱人的悄悄话。“倦倚香篝”一词表现了作者在分别后孤独、无助的情感;“温别语”一词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时刻的回忆和怀念。
第三句“鹦鹉催人说四更”则是作者与爱人分别之后,听到鹦鹉在催促对方说早安的情况。“鹦鹉催人说四更”这一情景,既表现了作者与爱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又暗示了他们即将分离的命运。
第四句“此恨拚今生”则是作者对于自己与爱人之间无法长久在一起的无奈感叹。“此恨”一词既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的痛苦,又暗示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担忧。
第五句“红豆无根种不成”则是作者对于爱情的一种比喻表达。“红豆”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相思之情;而“无根种不成”则意味着如果没有爱情的基础,就无法实现彼此之间的感情寄托。
第六句“数遍屏山多少路”,则是作者对自己与爱人分别时的场景进行描绘。“屏山”一词既指屏风上的山石画,也暗指两人之间的距离;“多少路”则表达了两人之间距离的遥远和时间的漫长。
最后一句“青青,一片烟芜是去程”则是作者对此次别离后未来相见的美好期许。“青青”一词既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喜悦之情,也暗示了两人之间感情的深厚;“一片烟芜”则形象地描绘出两人相聚时的美景,让人感受到作者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作者与爱人之间的深情厚意,又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于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