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南乡子·其二 作者:苏轼 少小忆趋庭。总角齐肩好弟兄。尝得熊丸心自苦,同听。夜雨连床十载声。 有约待躬耕。白发慈亲望眼瞢。谁料而今成幻影,飘零。瘴雨蛮烟一带青。 注释:少小:指年少的时候。忆趋庭:想起父亲在堂上教导儿子的情景。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分结成三部分,古时男女儿童未成年时分别用冠带束住头发的两端,使下垂到背后,形如角,所以称“总角”。齐肩:形容兄弟俩年纪相仿。熊丸:熊胆丸
【诗句原文】 江上忆呜榔, 杜宇声中过夏长。 回首敬亭浓翠里, 白苎何人劝一觞。 西子好湖光, 十里荷花绕画塘。 记得吴山观落日, 悲凉。 呜咽寒潮势未降。 【译文】 江上回忆着鸣榔的声音, 杜宇鸟叫声中过了夏天。 回首敬亭山的浓密绿色里, 是谁在白苎布的酒席上举杯劝饮? 西子湖畔的美景如画, 十里荷花环绕着池塘。 还记得在吴山观看落日的美景, 令人悲伤和凄凉。 呜咽的寒潮似乎没有停歇的趋势。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南乡子·砧声》。下面我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和赏析: 【译文】 霜信已经到达边城,入梦时万里程的龙沙。 秦地女子卷起衣裳,心中充满多少哀怨凄清。 风吹落叶乱了更鼓,声音渐渐稀疏仿佛有情。 想到红闺中纤手颤抖,亭亭玉立静倚朱栏等候月明。 【注释】 1. 霜信:指霜降的消息。 2. 龙沙:指沙漠地带,这里泛指边远荒凉的地方。 3. 秦女:指秦地(今陕西)的女子
夏夕无寐,茫茫交集,辄韵语写之,不求文也 注释:夏夜不能入睡,思绪纷扰交织,便随意吟咏成诗 五首 译文:五首诗 文酒忆同游。雅会西园事事幽。惆怅落花飞絮急,悠悠笛裂山阳曲未休。知己痛西州。文采风流土一丘。他日陇头看宿草,飕飕石马无声起暮愁。 注释:怀念与朋友一起饮酒作乐的日子,雅致地聚集在西园中,一切都很幽静。心中充满惆怅之情,落花飘飞,絮如雪般纷纷扬扬,心情沉重,笛声悠扬地吹奏着《山阳曲》
南乡子 其四 夏夕无寐,茫茫交集,辄韵语写之,不求文也。五首 德耀忆同栖。 注释:德耀回忆曾经一起居住的地方。 两小无猜稚齿齐。 注释:两人小时候纯真无邪,牙齿都还没有长齐。 冷雨篝灯频下泪,牛衣。 注释:在冷雨中点着灯笼哭泣,穿着破旧的牛衣。 十载行踪愧老妻。 注释:十年来我四处漂泊,心中愧疚的是年迈的老伴。 草草送将归。 注释:匆匆忙忙地送别她回家。 白马青丝事巳非。 注释
双燕坐雕梁。 双燕子坐在雕花的横梁上。 软语呢喃昼自长。 它们轻声细语,好像在诉说着白天的漫长。 掠水蹴花飞不定,过墙。 它们掠过水面,踢起花瓣,飞得没有方向。 乱剪春芜故故忙。 它们在春天的野草中穿梭,好像在忙着什么。 新月淡昏黄。 新月下,一切都显得暗淡而模糊。 柳絮池塘夜未央。 柳絮在池塘边飘落,夜晚还没有过去。 落尽香泥人不见,回翔。 落叶覆盖了泥土,人已经看不见了,它们在空中盘旋飞翔。
南乡子·赠剑 注释:- 身世托青萍:将个人的命运寄托在青萍之上,表示自己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没有固定的归宿。 - 萧辰泪已倾:形容泪水已经流干,表达了一种悲痛到了极点的情绪。 - 轻负佳人相赠意:轻轻背负着佳人的赠予之意,表现出一种对佳人的深情厚意。 - 丁宁:叮嘱、嘱咐的意思。 - 阅尽风霜术不成:经历了风霜雨雪,但技艺尚未成功。 - 烈士惜浮名:有志之士珍惜自己的名声和地位。 -
南乡子·代剑答 中夜听悲歌,十载相依感愤多。只愿朱囗心未死,摩挲。一道星芒久不磨。 散发下长坡,君有风裳及雨蓑。便令白头常作伴,蹉跎。不受人间殿卒呵。 【注释】 ①南乡子:词牌名。 ②代剑答:代替回答。 ③十载:十年。 ④朱口:红唇。 ⑤摩挲:抚摸。 ⑥散发:散乱头发。 ⑦长坡:长路。这里指旅途。 ⑧殿卒:官差。 赏析: 此词是一首以“代剑答”为题的代人作答之作。作者通过自己的艺术想象和巧妙构思
南乡子 其一 归思 江南水乡的夜晚,江边的笛声已经渐渐消散。 双桨轻轻荡漾,却仿佛没有尽头,永远无法回归。 雨后的江面波涛汹涌,潮声潺潺,两岸的吴山被雨水打湿,显得格外寒冷。 我因思念故土而容颜憔悴,时间匆匆,转眼间已是白发苍苍。 回首望去,故乡遥远在千里之外,路途漫长,令人心酸。 独自一人面对这寒风吹落的梅花,忍不住泪流满面。 注释: 1. 江上笛声残:江上的笛声已经渐渐消失了。 2.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理解。解答时先要读懂诗作,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概括,注意关键词语的提示作用。“重”的意思是“重叠”,形容月色很浓密;“铢衣”是古代一种细薄的衣服,这里指女子身上的丝织品;“叶叶”意为“一片片”;“回廊”意为“曲折的长廊”,这里指女子在回廊中低声诉说;“六曲屏风”是古代的一种建筑,这里指室内的屏风;“炉香”是古人取暖用的火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