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南乡子·咏吕仙堂葡萄 谁放白毫光,万串晶毬缀讲堂。 仿佛诸天璎珞会,飖飏。 珠母轻盈出海洋。 碧碗泻琼浆,何必金茎肺始凉。 寄语蛮姬休浪哂,须尝。 似否卿家十八娘。 注释:谁?是吕洞宾。白毫光:白色的毫毛,指神仙的发髻。万串晶毬,形容葡萄晶莹剔透,像一串珍珠。讲堂:指吕仙堂。仿佛诸天璎珞会,指天上的璎珞纷纷落下,好像在聚会。飖飏,飘荡的样子。珠母,指珍珠,珠母出海洋,指从海洋中冒出来。碧碗
【注释】: 1. 捣衣:在古代,妇女们常常用捣衣的声音来表达思念之情。 2. 缭垣阴:指的是围墙周围被树木环绕的幽暗之处,给人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 3. 响暮砧:指晚上听到远处传来的敲打衣服的声音。 4. 不是此声听不得:意思是说,即使听不到这声音,也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5. 关心:这里的“关心”是指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6. 自惜:自己珍惜。 7. 离愁深:离愁很深,难以忍受。 8.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醉花间》《采桑子》《丑奴儿》。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监州:即黄岩,宋代置监州治黄岩县。 留:驻留。 啾啾:形容船行水声。 旌斿:指旌旗,此处借指孙征庵。 青门:古地名,汉长安城东门名。 故侯:故交的封侯之人。 赏析: 此词为送别之作,作者在临别之际,对友人依依不舍,情意绵绵。全词以景起,以情终;情景交融,委婉动人。上片写送别之景和送别之时
南乡子·别友(壬午)鸥外碧波宽。 远树依微露翠湾。 一棹冲寒天际去,潸潸。 好把萍踪问懒残。 匝地干戈悬。 柔橹轻舟甚处安。 何似松阴藉草眠,翩翩。 绿屿澄潭有钓竿。 注释: - 南乡子·别友(壬午):这是词人送给朋友的一首词。 - 鸥外:指江边或海边。 - 碧波:清澈的波浪。 - 远树:远处的树林。 - 依微:隐约。 - 翠湾:泛着青翠颜色的水湾。 - 一棹冲寒:一叶小舟冒着严寒向远方驶去。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南乡子·雨夜不寐》。下面是逐句释义: - 疏雨太零星。 - 注释:稀疏的雨水,像星星一样。 -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雨夜的景象,雨点虽然稀疏,但依然有声,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 点滴声随漏未停。 - 注释:水滴的声音伴随着滴漏声不停息。 - 赏析:这句进一步描绘了雨夜的静谧,水滴与滴漏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时间仿佛停滞。 - 怕是猊炉香乍上,银屏。 - 注释
南乡子·岁暮归自稚城 作者:苏轼 江岸晓霜飘,拂拂西风吹鬓毛。 襆被装成上小舠,自笑今年空浪迹,如皋。 风雪归来冷布袍,回首也萧骚。 十丈愁城无计消,差喜担头馀长物,椰瓢。 博得童儿笑语高,唤作沙门老,婆娑。 注释:这首诗是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的一首《南乡子》词作。诗中通过描绘作者在岁暮时节返回稚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故乡、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思考。 译文: 清晨,江岸上的霜花飘洒而下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南乡子·述怀”、“南乡子·春情”、“南乡子·春思”等,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三平韵。上下片前后阕首两句为两叠韵。 倦鸟却飞还,曾自扶摇上九天。——诗人想象自己曾经像一只大鸟一样振翅高翔至九天之上。 从此归栖林莽稳,安闲。饱食松花渴饮泉。——从此以后就安闲地栖息在森林里,吃着松树的果实,喝着泉水。 风月浩无边,暗识江湖境界宽。不羡摩霄风翮健,翩翩
【注释】 身与自云轻:身体与白云一样轻盈。 飞过千山路未平:飞越了上千里的山道,但道路依然不平。 窗里灯光窗外月:在窗户里面点着灯,外面月亮也显得有些暗淡。 微明:微弱的光明。 远梦模糊易得醒:遥远的梦境变得模糊不清,容易醒来。 已有乱蛩鸣:已经听到蟋蟀开始呜叫了。 又晤惊:又一次让我感到吃惊。 绕屋青荷三万柄:围绕屋檐的青荷大约有三万柄。 三更:深夜三更时分。 都作芭蕉送雨声
南乡子 春暮 绿阴遮映,柳絮飘飞点碧沙。 谢却海棠春已老,愁绪满怀,独倚秋千影斜斜。 冷淡生涯,荼蘼架下梦难赊。 魏紫姚黄开未了,富贵如花,深锁朱门人未识。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落寞和秋天的寂寞。诗人通过描绘绿阴、柳絮、海棠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秋天的感慨。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茶蘼、魏紫姚黄等植物的描写,表现了对繁华世界的淡泊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南乡子·其二 作者:苏轼 少小忆趋庭。总角齐肩好弟兄。尝得熊丸心自苦,同听。夜雨连床十载声。 有约待躬耕。白发慈亲望眼瞢。谁料而今成幻影,飘零。瘴雨蛮烟一带青。 注释:少小:指年少的时候。忆趋庭:想起父亲在堂上教导儿子的情景。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分结成三部分,古时男女儿童未成年时分别用冠带束住头发的两端,使下垂到背后,形如角,所以称“总角”。齐肩:形容兄弟俩年纪相仿。熊丸:熊胆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