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采忆监州。
满眼棠阴泽国留。
前度刘郎休问蟹,啾啾。
不是当年旧绿畴。
遽上木兰舟。
昔日琵琶泪未收。
点点沙鸥江际泛,旌斿。
会向青门起故侯。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醉花间》《采桑子》《丑奴儿》。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监州:即黄岩,宋代置监州治黄岩县。
留:驻留。
啾啾:形容船行水声。
旌斿:指旌旗,此处借指孙征庵。
青门:古地名,汉长安城东门名。
故侯:故交的封侯之人。
赏析:
此词为送别之作,作者在临别之际,对友人依依不舍,情意绵绵。全词以景起,以情终;情景交融,委婉动人。上片写送别之景和送别之时,下片写送别之情。
“丰采忆监州”,回忆昔日监州的风采。“丰采”指美好的形象、风度。监州:宋代黄岩县,今属浙江台州,为路、府治所。
“满眼棠阴泽国留”,眼前是一片繁盛如棠阴的树木。“棠阴”指棠梨树荫,这里借指故乡。“泽国”泛指南方水乡。“留”,驻留,停留。
“刘郎”典出《西京杂记》卷二:“建安王(曹丕)游于东园见柳而叹曰:‘此间何所有,杨柳万株。’因取鸣筝弹之,声甚凄怆,于是乃作‘箜篌诗’及‘杨柳枝辞八曲”。后遂以“刘郎”代指离别。这里指送别的人。“啾啾”指船行水声。
“不是当年旧绿畴”,“绿畴”指绿色的田野。“畴”,田间。这里用典。
“前度刘郎休问蟹”,前度刘郎:指从前的人(即送别之人),刘郎:晋时陶侃少时家贫,尝耕于野,尝饥甚,稻粱既收辄弃去。尝误拾空田中禾穗,主人以为窃,将加责罚。陶公曰:“吾闻淮南相白公好牛,夜梦一人与共守稻田,旦而问之,此人乃是死牛也。”后以“刘郎”指前人或过去的人。“前度”,指前一次相遇的人。这里是说不要向那人询问为什么不吃蟹,因为那个人已经死了。这里用典,暗喻朋友已不在世了。
“啾啾,不是当年旧绿畴”,“啾啾”同上。“当年”指过去的时光。“绿畴”,指绿色的田野。
“遽上木兰舟”,“遽”通促,赶快的意思。“木兰”,木名,其皮可制扇子等物。《诗经·卫风·淇奥》:“瞻望弗如,泣涕涟涟。”毛传:“木兰,木名也。”这里指木兰舟即船。
“昔日琵琶泪未收”,“琵琶”指阮咸,相传为东汉末年音乐家蔡邕所造,形似琴而小,面阔七寸,背圆十三寸许,长三尺九寸四分。传说蔡邕常以弦拨奏之,弹时发出呜呜之声。后人遂以“阮咸”、“阮琴”称弹拨乐器,亦称“阮咸弹琴”。“泪”,泪水。“收”,收起。这里用典。“昔日”,指从前的日子。“昔时琵琶泪”,指从前的伤心事。
“点点沙鸥江际泛,旌斿。”点点:点缀的样子。沙鸥:沙滩上的鸥鸟,这里泛指海鸥。“旌斿”,古代帝王的旗帜。“旌”,古代帝王车前后插有旗子,所以称旗。“斿”同旒,古代帝王车前后插有旗子,所以称旒。这里指旌旗。这里用典。
结尾两句是作者想象友人乘船离去的情景。“会向青门起故侯。”“青门”,古地名,汉长安城东门名,这里泛指家乡。“故侯”,指故交的侯位。“青门”,指家乡。“故侯”,指故人的官爵。这里用典,暗喻友人将恢复原来的官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你将会回到家乡来重登高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