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青,韩水碧。
烟雨暗南陌。
再到并州。
何事又离愁。
垂杨好系征帆,东风摇曳,奈何倩、柔丝无力。
乡思迫。
携赤文满奚囊,望剑光千尺。
云水苍茫,新燕波中掠。
杜鹃声里人归,都付与、长空月色。

祝英台近 前题(壬午)

注释:

  1. 凤山青,韩水碧。凤山和韩水分别指代两个地名,凤山青表示山峰苍翠,韩水碧则描绘了河流清澈见底的景象。
  2. 烟雨暗南陌。南陌即南方的街道,烟雨迷蒙,增添了一份朦胧美。
  3. 再到并州。并州是古地名,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再次回到某个地方或与某人重逢。
  4. 何事又离愁。为何会在这个时候产生离别之愁呢?这里的“何事”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情绪的不解和困惑。
  5. 垂杨好系征帆,东风摇曳。垂杨树适合用来拴系征行的船只,东风轻拂,使得船只摇摆不定。
  6. 奈何倩、柔丝无力。无奈的是,柔弱的柳丝已经没有力量去系住即将远行的船只。这里的“奈何”表达了诗人对于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感。
  7. 乡思迫。家乡的思念之情紧迫。
  8. 携赤文满奚囊,望剑光千尺。携带着满是红色文字的行李袋,仰望着剑锋反射出的光芒仿佛有千尺那么高。这里的“赤文”可能指的是信件或者包裹,而“剑光千尺”则形容了剑的光芒非常耀眼。
  9. 云水苍茫,新燕波中掠。天空中的云水显得朦胧而苍茫,新到的燕子在水面上快速掠过。这里的“云水苍茫”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而“新燕波中掠”则展现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
  10. 杜鹃声里人归,都付与、长空月色。在杜鹃鸟的啼叫声中,有人归来了,所有的情感和回忆都被托付给了无边无际的夜空和明亮的月光。这里的“杜鹃声里人归”可能暗示了一种别离后的重逢,而“长空月色”则增添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赏析:

此词为《祝英台近·前题》的首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江南烟雨中的离愁别绪图卷。词人以凤山青、韩水碧开篇,营造出一个清新脱俗的自然背景,象征着旅途的开始和对未知的憧憬。然而,随着“再到并州”的转折,词境陡然转变,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忧伤。

接下来的句子“垂杨好系征帆,东风摇曳”,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杨柳的见证下,诗人将满载思念和期待的行囊系在船尾,而东风轻轻吹动着,让船只摇摇欲坠。这既体现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别离的不舍,也展示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和焦虑。

“奈何倩、柔丝无力”一句,则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原本轻盈柔软的柳丝,似乎也无法承载起这份沉重的思念,让人不禁感慨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结尾处,“乡思迫。携赤文满奚囊,望剑光千尺”三句,更是将离愁别绪推向高潮。诗人手持书信满载深情,却只能望着远方那道如剑般直插云霄的光芒,寄托着自己的思念和期望。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表达了他对未来重逢的渴望。

整首词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同时,这首词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离愁别绪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