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高松石齿齿,苍岩翠壁如绮。
天香缥缈化城间,书声经韵,两两岫边起。
底事荒烟笼败垣,旧时台榭倾圮。
山僧犹住白云深,旗旌猎猎,惊谷岸迁徙。

【注释】

壬午:宋宁宗庆元四年。

百尺高松石齿齿:指高耸入云的松树,其枝叶犹如刀切斧砍一般。石齿齿:指岩石上突出的尖利棱角。苍岩翠壁:指青色的山崖和碧绿的山壁。绮(qǐ):彩色花纹。天香缥缈(piāo miǎo)化城间:指香气弥漫于天空之间,好像神仙的居所化成一座座城池。缥缈:形容烟雾飘渺,隐约难辨。书声经韵(jīng yùn):指读书的声音,有节奏的诵读经书的韵文。“经韵”即“经”,泛指出于经典之作的音律。两两岫(xiǔ)边起:指山中的峰峦起伏,如同山峰间的云雾缭绕升起。岫,山峰。底事荒烟笼败垣: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一片荒凉的景象被烟雾笼罩着?底事,原因何在。荒烟,荒芜之烟;笼:笼罩。旧时台榭倾圮(pǐ):指昔日的台榭已经倾颓倒塌。古时帝王或贵族在山中建筑台榭,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后来台榭倾颓,则表示山中的衰败。

山僧犹住白云深:山上的僧人仍然居住在深深的白云里。犹住,依然居住。云深:指深藏在云层之中。旗旌猎猎(zhōu jié):旗帜飘扬猎猎作响。猎猎,形容旗帜飞扬的声音。惊谷岸迁徙:山谷中的河岸由于风声的震动而发生迁移变化。惊:惊动,使动。谷岸,指山谷中的河岸边。

【赏析】

本首诗描写的是诗人游览山中胜景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开头三句写山中景色。高耸入云的松树枝叶犹如刀切斧砍,岩石上突出的尖利棱角如同刀锋一般,青绿山岩与碧绿山壁交相辉映,色彩斑斓,宛如锦绣一样。接着又写出了山间云雾缭绕,好似仙人的宫殿一样。再写山林间读书人诵经吟咏之声,如乐音一般悦耳动听。

五至八句描绘山中古迹。“底事荒烟笼败垣”一句,是说山中的古迹已经遭到破坏,荒烟笼罩着残垣断壁。“旧时台榭倾圮”,是指昔日帝王、贵族在山中修建起来的高大华丽的台榭,现在也已经倒塌毁坏了。“底事”二字,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景象的感慨之情。

最后两句写山中僧人。他们仍然居住在深深藏在白云之中,不问世事,远离尘嚣,过着清静的生活。“旗旌猎猎”一句,是说他们所住的山中,旗帜飘飘猎猎作响,给人一种威武雄壮的感觉。“惊谷岸迁徙”,是指山谷间的河水因风声的鼓动而产生迁移的变化。“惊”字,是说水声的鼓动让山谷的河流也感到震惊。“谷岸”指的是山谷中的河边地区。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优美清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