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鸟却飞还,曾自扶摇上九天。
从此归栖林莽稳,安闲。
饱食松花渴饮泉。
风月浩无边,暗识江湖境界宽。
不羡摩霄风翮健,翩翩。
只在洲莎陇麦间。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南乡子·述怀”、“南乡子·春情”、“南乡子·春思”等,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三平韵。上下片前后阕首两句为两叠韵。

倦鸟却飞还,曾自扶摇上九天。——诗人想象自己曾经像一只大鸟一样振翅高翔至九天之上。

从此归栖林莽稳,安闲。饱食松花渴饮泉。——从此以后就安闲地栖息在森林里,吃着松树的果实,喝着泉水。

风月浩无边,暗识江湖境界宽。不羡摩霄风翮健,翩翩。只在洲莎陇麦间。——广阔的天空中飘荡着风和月亮,我隐约感受到江湖的境界很宽广。并不羡慕那些翱翔于高空的大雁,因为那只是飞翔在天际而已。而我,只想在洲莎、垄麦之间自由地生活。

赏析:

《南乡子·登建阳紫云峰绝顶望海》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作者时年40岁。这首词是作者登高望远时所抒写的感慨之词。此词写景抒情兼而有之。

上片起句说“倦鸟还”,即“倦飞归巢”。而“曾自扶摇上九天”又与“倦乌还”形成对比。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也反映了他对官场黑暗的不满。接着写“从此归栖林莽稳,安闲。”,意思是说自己将远离尘嚣,回归自然,过上一种平静的生活。“安闲”一词既点明了自己的归宿,也表达了诗人向往宁静、渴望归隐的心情。然后以“饱食松花渴饮泉”结束上片,进一步渲染诗人归隐山林时的惬意之情。

下片开头“风月浩无边”一句写诗人登临高处所见之景。此时,他站在高峰之巅,放眼望去,只见天高云淡,万里无云,风月浩渺,无边无际。这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壮美,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接下来,“暗识江湖境界宽”一句则是诗人在欣赏美景之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领悟。他认为,人生的舞台很大,只要心怀坦荡,就能领略到人生的真谛。因此,他并不羡慕那些飞得更高的鸟儿,因为他明白,自己已经在广阔的天地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最后两句“只在洲莎陇麦间”,是说诗人最终选择了一种更为简单、平淡的生活方式,即在洲莎、垄麦之间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一结尾既与上片开头“安闲”一词相呼应,又与全词的主题相契合,表现出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与追求。

整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语言优美,既有豪放之风,又有婉约之意,充分体现了苏轼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