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
【注释】 《竹枝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共七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七首。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宴会上听歌、赏景和送别的情景。 “檀板”:指拍板。 “石州”:即《石州引》,曲调名。《乐府诗集·近代曲辞》载有《石州乐》曲,为汉乐府旧题。 “沈郎”:指晋代的名士沈约。 【赏析】 这是刘禹锡的《竹枝词》组诗中的一首。此诗写宴席中听歌、观景和送别的情景。全诗以酒会为背景,通过宴席上的歌舞
以下是对《竹枝词九首·其九》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渺渺张骞槎畔烟:“渺渺”意味着模糊、遥远,而“张骞槎畔烟”描绘了一片模糊而又遥远的烟雾景象。张骞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探险家,他的槎(木筏)可能已经消失在远方的水雾中。这里的烟雾可能象征着历史的长河和时间的流转。 2. 茫茫黄歇渡前川:“茫茫”表达了广阔无垠的景象,而“黄歇渡前川”则是指长江或类似的大河在渡口前宽阔的水域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丽谯莲漏急相催。 - 注释:“丽谯”指的是高悬的钟楼,“莲漏”即莲花形的铜漏壶,古代计时工具。这里指夜晚时分,钟声催促着时间的流逝。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深夜时钟楼上的钟声,给人一种时间紧迫、岁月匆匆的感觉。 2. 背郭层楼面面开。 - 注释:“背郭”意味着背后是城外的乡村或风景,“层楼”可能是指高楼或塔楼。这句诗表达了夜晚钟楼上的窗户敞开,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 -
【注释】 ①浯溪:在今湖南永兴县。 ②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用的烟火,这里指战争。 ③落平川:落在平坦的地面上。 ④萝月:指月光。 【赏析】 本词是一首竹枝词,是唐教坊曲名。此词描写了一位游子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上片写自己辞别家乡来到异地,下笔就写“风”,因为风能传情、送信。“风度”既指自己的风采,又指家乡的风气,用“自超”二字,表明自己志向高远,不愿受羁束
注释:弹丸城小,只如乡,指弹丸县很小。绕郭春流,匹练光,形容春日河水清澈明亮,像一匹白色的绢帛。僻左自来遗迹少,图经空识府君庄,指弹丸县很少有古人的遗迹,而关于府君(指古时的一种祭祀鬼神的地方)的记载则有很多。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弹丸县城风光的竹枝词。首句以“弹丸”代指弹丸县,言县城虽小却如家乡一般亲切。接下来,诗人用“绕郭春流”描绘了县城周边清澈见底、宛如白练般的江水。“僻左自来遗迹少
【注释】 柳条柫:柳枝编成的船桨。浪水:江上的波浪。结庐处:指隐居的地方。半开扉:指窗户半开着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隐者居处的,以“清光”和“幽人”来写隐者的生活,表现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 第一句“柳条柫浪水平矶”,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柳条编成的船桨在江面上划动,波浪轻缓如一潭静水,水平如镜的矶石静静地卧在那里。这里用“柳条柫浪水平矶”来描绘江面,不仅写出了江水的平静和宽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竹枝词·其四》的译文,以下是逐句释义和注释: 1. 绀塔崚嶒枕水湄(注释:形容一座高耸入云的佛塔,屹立在水边。) 2. 升仙台下短篷移(注释:指乘坐小船从升仙台下经过,船上的船夫把蓬草收起来,以免被风吹走。) 3. 苍松翠柏天台路(注释:天台山的山路两旁长满了苍翠的松树和柏树。) 4. 可忆高歌击楫时(注释:指可以回忆曾经在这条天台路上高歌猛进、奋勇向前的情景。)
诗句如下: 离披雨笠与烟蓑。 译文如下: 在风雨的洗礼下,我撑起一顶破旧的雨笠,披上一层薄薄的烟蓑,任由风雨肆虐,却依然坚定前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风雨中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形象。首句“离披雨笠与烟蓑”直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风雨交加,而“离披”则形象地展现了这种天气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扰,但诗人却并未因此而退缩,而是选择继续前行
注释:海上航行乘着风,快使帆。千夫长各自署头衔。谁仿官师例也补题名勒翠瑊?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海上航行的词。首句“海运乘风快”,用“海”字开篇,点明题目,交代了写作背景。“乘风快”三字写出了船只乘风破浪,迅速前行的情景,表现出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第二句“千夫长各署头衔”,描绘了船夫们忙碌的场景,他们各自署上自己的头衔,为船上的货物和乘客服务。第三句“何人为仿官师例也”
【注释】耆德:有德行的人。中隐堂:指中书省的内廷官署,也泛指官府。 科名父子:科举中榜的父子。破天荒:打破自古以来的纪录。 清修:清廉的操守。谨勿:谨慎不要。因人进:因他人而得宠。传与当官一瓣香:把清廉的操守传授给当官的人。 赏析:此诗是作者对那些有德行的人的一种赞美。诗中说,有德行的人应该争着在中隐堂(内廷)中任职;他们的父子二人都考取了功名,这是打破了自古以来的纪录。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