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
竹枝词四首题陈侯东华送别图 竹枝与古桐乡,江水悠悠去思长。 遥忆松独立残株,犹足比甘棠。 注释:竹枝词是湖南湘西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常用于表达对家乡的情感和回忆,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时的江水景象和远望的松树,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古桐乡指的是诗人所居住的地方,而“去思浑牵江水长”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牵挂之情。在诗中,“遥忆东华松独倚,残株犹足比甘棠。”这句话描述了作者远望东华时
东华晓日照江楼, 冠盖云屯拥画舟。 借问南阳诸父老, 谁能挽取旧岑侯。 注释: - 东华:指陈侯的官邸或住所在东华(地名)附近。 - 晓日:早晨的阳光。 - 江楼:临江而建的高楼上。 - 冠盖:古代官员外出时所戴的帽子和车盖。 - 云屯:形容人多聚集。 - 南阳:古地名,这里是借用以代指友人所在的故乡或地方。 - 诸父老:诸位年长的长辈。 - 岑侯:指的是被贬谪的人,此处可能是指诗人的朋友。
诗句如下: 湖上美人弹玉筝,小莺飞度绿窗楞。 译文: 湖上的美人正在弹奏玉筝,小莺在绿窗前飞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一位美人正坐在湖边,轻轻地弹奏着玉筝,而小莺则在她周围飞舞,仿佛是在为她伴奏。这种场景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让人不禁想起古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诗中也透露出美人内心的期待和忧虑,她可能在等待某个人的到来,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处境
终日望君君不来,为谁犹住郁孤台。 幸自一年无梦到,谁教昨日有书回。 1. 注释与译文详解: - 终日望君君不来:表达了诗人对某人的深切期盼和无奈的心情。"终日"表示长时间的等待,"望君"即盼望着对方的到来。"君不来"意味着对方迟迟未归,未能如约而至。 - 为谁犹住郁孤台:“郁孤台”是一处地名,位于现今的广东省韶关市,这里可能是诗人思念之地,也可能是其情感寄托之处。"犹住"表示依旧留在那里
竹枝词 江南女儿善踏歌,桑落酒熟黄金波。洗壶日日望君至,君不来兮可奈何。 译文 江南女子擅长唱歌,桑叶落尽酿成美酒。她每日清洗杯具等待你的到来,若你不来我该如何度过?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竹枝词》中的一首。诗中以吟咏风土为其主要特色,对社会文化史和历史人文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诗人运用谐声双关语、语意双关等手法,表现了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诗句: 竹枝词二首其一: 僻亭女儿坐可怜, 今年同上采莲船。 妾心恰是荷心苦, 只食么荷不食莲。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描绘了一个女子在偏僻的亭子里坐着,心中充满了对初恋对象的渴望和苦恼。她羡慕那些一起上采莲船的女子们,而自己却不能像她们一样享受恋爱的快乐。诗中通过对比“荷”与“莲”的不同寓意,巧妙地表达了女子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无奈。 竹枝词二首其二:
望夫石上望夫时, 杜宇朝朝劝妾归。 未必望夫身化石, 且向征夫屋上啼。 注释: - 《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其中包含一组描写初恋少女情感的诗歌。 - “望夫石”指的是一种传说中的石头,据说有女子因思念丈夫而投石自尽,化为石头。这里的“望夫石”象征着对爱情的执着与期待。 - “杜宇”是一种杜鹃鸟,传说中它的声音能够唤起人们的思乡之情,因此用来象征情郎的歌声。 -
湖边女儿红粉妆,不学罗敷春采桑。 学成飞燕春风舞,嫁与燕山游冶郎。 注释:湖边的女儿,妆容如红粉般艳丽。她没有学习罗敷女那种春天采集桑叶的生活方式。她学习了轻盈的飞翔燕子,在春风中起舞。最终嫁给了燕山一带游手好闲的男子。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女子生活与情感变迁的诗句。诗中的“红粉妆”和“飞燕春风舞”,分别形容了女子的青春美丽以及她的优雅舞姿,展现出一种生活的多姿多彩。最后“嫁与燕山游冶郎”
竹枝词 嗈嗈归雁度春江,明月清波雁影双。化作斜行筝上字,长弹幽恨隔纱窗。 注释译文赏析: 《竹枝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组民歌。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色图。“嗈嗈”形容大雁的鸣声,“归雁度春江”描绘了春天大雁归来的景象。“明月清波雁影双”则描绘了明亮的月光下,大雁在江面上留下的影子,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三句“化作斜行筝上字
《竹枝词》 阿翁闻说国兴亡,记得钱王与岳王。日暮狂风吹柳折,满湖烟雨绿茫茫。 注释:阿翁:泛指老人。国兴亡:指国家的兴盛或衰败。钱王:指南宋的皇帝高宗(赵构),他的母亲姓钱。岳王:指岳飞,他是南宋的民族英雄。日暮:天快黑了。狂风:猛烈的风。柳折:柳树枝被狂风吹得折断。满湖烟雨:满天的烟雨蒙蒙。绿茫茫:形容烟雨中的景色苍茫一片。赏析:这首诗通过写景来抒发作者对国家兴亡和民族英雄岳飞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