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
【注释】 钱王墓田:指春秋时吴王阖庐之墓在今浙江杭州西南,这里泛指吴地。 松柏稀:指墓地荒凉,没有草木。 岳王祠堂:指岳飞庙。岳王祠在今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内,岳飞被害后,宋孝宗赐谥号“武穆”并建祠纪念。 西泠桥边草春绿:指杭州西湖西泠桥一带的春天景色。 飞来峰头乌夜啼:指杭州西湖南面的飞来峰上,夜晚常有乌鸦悲鸣,声如哭泣。 【赏析】 唐宋时期流行的一种民歌体裁,多写男女爱情生活和民间风俗,音节谐美
注释:春天的愁绪如同雪一样无法消解,又见到了清明时节卖柳条。伤心的是玉照堂前明亮的月色,空照着钱塘江夜夜潮涌。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明节看到卖柳条的场景,引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春天的雪和秋天的月进行了对比,既突出了春愁的难以消除,又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诗中的“竹枝词”也暗示了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风情的诗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 藕花十里锦云香。 一朵红衣初脱卸, 那将莲子打鸳鸯。 - 注释 1. 冰肌玉骨: 形容女子肌肤如冰雪般晶莹剔透,像玉石一般细腻光滑。 2. 自清凉: 指女子的心境和外貌都显得清冷宁静。 3. 十里锦云: 描述周围环境如同织锦一样绚丽多彩,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4. 莲 字常用于诗歌中象征纯洁、高雅和美丽。 5. 红衣 指的是荷花或相关花卉绽放时的鲜红花瓣。 6. 脱卸
《竹枝词四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写深夜听唱《竹枝》;第二首写静夜听唱《竹枝》;第三首描绘诗人于江楼上所见的“竹枝”歌乡之雨景;第四首写听江畔唱《竹枝》。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 - “家住西湖第四桥,自从丱角(发际)学吹箫。” - 诗意解读:家在风景如画的西湖边,从小就学习吹箫,这象征着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热爱。 - “年来愁得两鬓雪,吹尽春风那得消?”
注释: - 晚凉船过柳洲东:傍晚凉爽,船儿划过柳树丛生的河洲。 - 荷花香里偶相逢:在荷花的香气中偶然相遇。 - 剥将莲肉猜拳子:用莲子的皮剥开,做猜拳游戏。 - 玉手双开各赌空:两位女子(“玉手”即指女子的手)各自展开手掌,进行猜拳游戏,谁也没有赢得什么。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之间邂逅相遇并发生猜拳游戏的诗作。诗中所描绘的景象生动形象,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全诗语言通俗易懂
注释:我家就住在断桥边,劝你不要下湖船。湖船没有舵,难以轻易地行驶,白日里狂风大浪在眼前。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家乡的依恋之情。诗中表达了作者希望丈夫不要下湖船,因为湖船无舵,难以控制方向,容易遇到危险。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丈夫的关心和担忧。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
在欣赏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吕诚的相关信息。吕诚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为主。接下来,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竹枝词三首(其二)》的内容: 1. 胭支山头雨雪飞:胭支山位于某个地理位置,山头的景色被雨雪覆盖,显得格外壮观。这里的“胭支”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是某种特定的植物名称,但在这里并没有具体的解释。 2. 胭支山前人苦饥:山下的人们生活困苦
竹枝词三首 十八里冈云有无,炎风扫地雪模糊。山川通塞奚能问,闲看清波入太湖 注释: 竹枝词是古代一种以竹枝词调为歌辞的诗歌形式,主要用于歌唱。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十八里冈的景色,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十八里冈云有无”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炎风扫地雪模糊”则表现了热风吹过,使得地面的积雪变得模糊不清。“山川通塞奚能问,闲看清波入太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生活的闲适态度。 赏析
竹枝词三首——千夫万夫堆,红阑街 千夫万夫皑作堆,什什五五鱼贯腮。长兴步头候粮去,红阑街里买薪来。 注释:千家万户人家一起堆积着,像鱼儿那样排成一行腮部丰满。长途跋涉去领粮食,在红栏杆的街道上买来柴火。 赏析:这首《竹枝词三首》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繁忙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前两句“千夫万夫皑作堆,什什五五鱼贯腮。”描绘了一幅千家万户忙碌的场景,人们像鱼群般排列
竹枝词 莫折阊门杨柳条,带将离恨过枫桥。 向道春愁不禁荡,兰舟长放橹轻摇。 注释: 莫折:不要折断。闾门:古时称里门为闾门,泛指家门或门户。柳条:柳条是柳树的枝条,这里指柳树。离恨:离别的哀伤。带:携带。过:经过。枫桥:位于今江苏苏州市西北。向道:倘若说。春愁:春天的忧愁。不禁荡:无法抑制地飘动。兰舟:一种用香草装饰的船,这里指船。长放:常常放置。橹:古代船只上用于划桨的工具。轻摇:轻轻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