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支山头雨雪飞,胭支山前人苦饥。山下斧斤夜达旦,山上闲云长自归。
在欣赏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吕诚的相关信息。吕诚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为主。接下来,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竹枝词三首(其二)》的内容:
胭支山头雨雪飞:胭支山位于某个地理位置,山头的景色被雨雪覆盖,显得格外壮观。这里的“胭支”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是某种特定的植物名称,但在这里并没有具体的解释。
胭支山前人苦饥:山下的人们生活困苦,可能是因为自然灾害或者战争等原因导致的饥饿问题。这里的“苦饥”表达了人们对食物的渴望和生活的艰辛。
山下斧斤夜达旦:山下有人在使用斧头砍伐树木,这种劳作从夜晚持续到天明,展现了劳动者辛勤劳作的场景。“斧斤”指的是斧子,是一种常用的农具。这里的描述突出了劳动者为了生存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山上閒云长自归:山上的云彩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地飘荡着。这一句诗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我们可以感受到元代诗人吕诚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他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了解古代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