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
【注释】: - 竹枝词:一种流行于巴蜀地区的民间歌曲,以歌唱男女爱情为主要题材。 - 楚水巴山:指南北朝时期的巴蜀地区,位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 江雨多:指巴蜀地区的气候湿润,常下雨。 - 本乡歌:指巴蜀地区的民间歌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 回入纥那披绿罗:回到家乡后,穿上绿色丝质的衣服。纥那是古代的一种丝绸名。 【译文】: 楚地巴山的江水多雨,巴人能唱他们的家乡曲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1. 石壁千重树万重: - 意象分析:这里的“石壁千重”可能指的是三峡地区险峻的山势,而“树万重”则形容了树木众多,形成了层层叠叠的绿色屏障。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观图。 - 文化背景:古代中国诗歌中常以山水作为抒情对象,这里通过“石壁千重”和“树万重”,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 白云斜掩碧芙蓉: - 意象分析
竹枝词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渡头少年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译文: 荆门岸边湍急的江水潺潺流淌,两岸猿猴的哀啼声与浓雾弥漫的山峦相映成趣。渡口的少年正踏上官职的征途,月亮已经落下,西陵依然在远处默默守望,期待他早日归来。 注释: 1. 荆门滩:地名,位于长江三峡中游的巫峡附近,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2. 急水潺潺:水流湍急,声音如同潺潺流水。 3. 两岸猿啼
【注释】 竹枝词:一种古歌,相传为巴渝(今重庆一带)民歌。 十二峰头月欲低:指十二峰山的山顶上,月亮要落了。 聆:聆听。滩:水边。子规:即杜鹃鸟。传说其鸣声哀怨,故称“子规”。 空聆滩上子规啼:指在江边听到杜鹃的叫声,但不知是喜是悲。 孤舟一夜东归客:指诗人自己,他乘船在江中航行,一夜间就要回到故乡建溪。 建溪: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 泣向东风忆建溪:指他乘船行至东边,就想起家乡建溪
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不劳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 注释:巫峡:指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神女祠:传说中的神女庙,在巫山十二峰之东。绿潭:清澈的碧水。红树:红花的树林。参差:不整齐,参差不齐。无义:不合情理,没有意义。戍口:戍守边境的关口。相问:相互问候。余义:多余的意义。滩头:河滩。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巫山神女的形象
《竹枝词九首(并引)》 【其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注释】:这首是第一首诗。白帝城头,指夔州白帝城。春草生,说明春天到了。蜀江清,指长江流经的四川一带。“南人”是指南方的人。“上来”是指来到白帝城。“动乡情”是说动了思乡之情。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夔州时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首句写出了春天到来的景象,二句写了长江流经的蜀地景色,三
【注释】: - 山上层层桃李花:指山中的桃花、李花盛开。 - 云间烟火是人家:指山中云雾缭绕,炊烟袅袅升起的地方,便是人们居住的人家。 - 银钏金钗来负水:指妇女们用银制的发饰和金制的首饰来背水。 - 长刀短笠去烧畲:指男子们用长刀和短笠去砍柴。 【译文】: 山上的桃花和李花盛开,云雾缭绕的人家炊烟袅袅。 银质发饰和金制首饰的妇女们背水归来,男子们手持长刀和短笠砍柴而去。 【赏析】: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赏析】: 刘禹锡的《竹枝词(其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与初恋少女的内心世界。诗中以“杨柳青青江水平”起笔,勾勒出宁静而美丽的江边景色;继而听歌声,内心波动,用“东边日出西边雨”形容情感的复杂性。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刻画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一丸捻就作婵娟,引得游人绝爱怜。 常把桃花坞中土,换来仕女几多钱。
淳风最好是山居,松作城垣竹作篱。 投市许多山里客,出担柴炭入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