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
竹鸡啼处一声声,山雨来时郎欲行。 蜀天恰似离人眼,十日都无一日晴。 【注释】 1. 竹鸡:一种生活在竹林中的鸟类,其叫声独特,常被用作诗歌的意象。 2. 山雨来时:描述山林中突如其来的细雨。 3. 郎欲行:暗示诗人因山雨而决定离开。 4. 蜀天:指四川的天空,因其地理位置偏西,天空多云且阴沉而得名。 5. 十日都无一日晴:表示连日来的阴雨天气,很少有晴天。 【赏析】
注释:在水上摘莲青的,在泥中采藕白纤纤。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竹枝词二首》中的第二首。全诗通过采摘莲蓬的不同情景,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不同感受和思考。 第一句“水上摘莲青的”,描绘了人们在水面上采摘莲蓬的情景,突出了莲蓬的青翠、新鲜和生机勃勃的特点。这里的“摘”字也形象地表现了人们采摘莲蓬时的动作和心情。 第二句“泥中采藕白纤纤”
【注释】自过鬼门关:从鬼门关经过,比喻历尽艰险。人鲊瓮头船:人的腌鱼腌肉放在瓮头船上。命同人鲊瓮头船;命运与腌鱼腌肉一样。北人堕泪南人笑:北方人流泪,南方人却欢笑。青嶂无梯闻杜鹃:青山高耸入云,没有梯子可以登临,只能听见杜鹃鸟的啼声。 【赏析】此诗描写了南北两地人民对异族人入侵的不同态度,生动地揭示了民族矛盾的本质。 首句“自过鬼门关外天”,用夸张手法,突出其历尽艰险,突出异族侵略者的凶残。
诗句解析 三峡猿声泪欲流 - 关键词:三峡、猿声、泪欲流 - 注释:三峡指的是长江中游的三个峡谷,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猿声则指长江三峡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中的猿猴叫声。泪欲流形容诗人听到这悲凉的猿声,内心涌起强烈的悲伤情绪,几乎要流泪了。 - 赏析:此处描绘了诗人身处三峡之畔,被周围的猿声所感动,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似乎自己也成为了那猿声的一部分。 夔州竹枝解人愁 - 关键词
【注释】塞上:指夔州(今重庆)。竹枝词是唐代民歌的一种,相传为屈原所作。柳:这里用作人名。夔州:即今四川奉节县,位于三峡之滨。虚心:谦虚谨慎。岁寒:喻严冬。一来:再来一次。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夔州任司马期间写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句用柳枝代指妻子,说不要唱《竹枝》,以免引起她的忧愁;次句说自己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待她;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希望友人能来一次相会
竹枝词二首 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 译文: 撑着崖壁拄着手杖在山谷攀爬,蝮蛇都为前行发愁,险山高耸入云,猿猱都因掉头而担忧。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 注释: 撑崖拄谷:撑着崖壁,用手杖支撑身体。 蝮蛇愁:蝮蛇因山路险恶而感到烦恼。 入箐攀天:进入深密的竹林,攀登高高的山峰。 鬼门关外:指夔州的北部边界,是道路艰险的地方。 莫言远:不要说路遥远
诗句翻译 1. 浮云一百八盘萦: - 解释:形容云雾缭绕,如同山路盘旋。 - 译文:云雾层层叠叠,环绕着山峰盘旋而上。 2. 落日四十八渡明: - 解释:夕阳西下,照耀着渡口,显得格外明亮。 - 译文:落日时分,四十八个渡口在夕阳的照耀下,分外明亮。 3. 鬼门关外莫言远: - 解释:指远离家乡或困难的地方。 - 译文:远离家乡或面对困难,不要认为它们遥远。 4. 四海一家皆弟兄: -
《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创作的组诗作品,共有十一首,分为两组。这两首诗属于其中的一组,描绘了一个初恋少女在春日里沉浸在情感中的内心世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 诗句解读: 1. 身前身后事茫茫: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茫茫"意为广阔无边,暗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 2. 欲话因缘恐断肠:描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不舍,因为种种原因可能无法继续这段情感
诗句原文: 蹑履过沟恨渠深。 译文: 小心翼翼地踏过沟壑,心中对着这个深沟感到懊恼。 注释: - 蹑履:小心翼翼地走路。 - 渠:这里指沟壑,也指代深沟。 - 恨渠深:心中对着这个深沟感到懊恼。 - “竹枝词”是古代一种民间歌曲的形式,多用于表达男女之间的感情,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展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竹枝词”这种古老形式的独特运用
竹枝词四首 【其一】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其二】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其三】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 【其四】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诗句注释: 1. 瞿塘峡口:位于重庆市奉节县,是长江上游三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