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溪山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创作的组诗作品,共有十一首,分为两组。这两首诗属于其中的一组,描绘了一个初恋少女在春日里沉浸在情感中的内心世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 诗句解读
  1. 身前身后事茫茫: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茫茫”意为广阔无边,暗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
  2. 欲话因缘恐断肠:描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不舍,因为种种原因可能无法继续这段情感。”因缘”通常指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或关系,而”断肠”则形象地表达了极度悲伤的情感状态,如同心脏被切断一样。
  3. 吴越溪山寻已遍:描绘诗人已经游历了吴越地区的山水,这里的”吴越”指的是今天的江苏和浙江一带,”溪山”则指的是山水之美。
  4. 却回烟棹上瞿塘:诗人回到了烟波浩渺的长江边,选择了瞿塘峡作为旅程的终点。”烟棹”意味着朦胧的水汽笼罩下的船只,而”瞿塘”是指位于重庆奉节县的瞿塘峡,是一个著名的自然景观。
  • 译文展示
  1. 身前身后的事都显得那么遥远和不可知,想要诉说这份缘分,却又害怕会因此伤心到难以自拔。
  2. 我曾在吴越地区的山水间游走探寻,每一处风景都让我流连忘返,如今我回到那烟雾缭绕的江边,选择在瞿塘峡结束我的旅程。
  • 赏析要点
  1. 情感深度:诗歌通过对“前生”和“来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爱情深刻的感悟和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
  2. 自然描写:诗中对吴越地区山水的描述,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3. 文化意蕴:通过提及三生石的故事,诗人表达了对前世姻缘的留恋和对未来可能重逢的期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宿命论和因果报应观念。

《竹枝词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唐代诗人刘禹锡对人生、爱情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