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总
【解析】 “别袁昌州”指的是送别友人袁昌州;“叹途穷”“此别异西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关山嗟坠叶,歧路悯征蓬”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牵挂之情。 【答案】 译文:我客居在外感叹前程无望,此番分别不同于往昔别离。 关山河水叹息着飘落的树叶,离别的路口怜悯着飘荡的蓬草。 送别鹤声声渐行渐远,愁云处处相随相伴。 赏析:这首诗是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袁昌州的不舍之情。首联“客子叹途穷,此别异西东”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概括作者在创作此诗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小妇当垆夜,夫婿凯归年”意思是:小妇人晚上在酒楼当垆卖酒,她那贤惠的丈夫刚凯旋归来。这里诗人以一个细节描写了张记室与妻子之间的深情厚爱以及张记室的英勇豪迈和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正歌千里曲,翻入九重泉”意思是:他正在唱着《千里思》,这歌声却飞到天上的九重天里了。这里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张记室歌声的优美动听
【注释】陈旦:即陈谊,字季公(《全唐诗》作“陈谊”,《全唐文》作“陈谊”),唐代诗人。解酲:酒病已愈的意思。顾舍人:指顾况。竹林期:晋代嵇康、阮籍等人喜欢竹林的清幽,常到竹林中饮酒赋诗,故称竹林为“竹林之游”。董生帷:指董仲舒的门下弟子。暮槿落:傍晚时榆树开花,俗称“木槿子”。晚莺悲:傍晚时归巢的鸟儿鸣叫,声音凄厉,故称“晚莺悲”。 【赏析】这首诗写于作者罢官后,借陈谊和董仲舒的典故
侍宴瑶泉殿诗 水亭通枍诣,石路接堂皇。 野花不识采,旅竹本无行。 雀惊疑欲曙,蝉噪似含凉。 何言金殿侧,亟奉瑶池觞。 注释: 1. 侍宴瑶泉殿诗:指在瑶泉殿举行的宴会上所作的诗句。 2. 水亭通枍诣:水边的小亭子通向远方的目的地。枍诣,即枍(zhòu),古代的一种道路名称。 3. 石路接堂皇:石铺的道路直通华丽的殿堂。 4. 野花不识采:不知道如何采摘野花。 5. 旅竹本无行
注释: 起楼侵碧汉,初日照红妆。 起楼高耸入碧天,朝阳照耀下,女子的妆容格外艳丽。 弦心艳卓女,曲误动周郎。 她弹奏的琴音美妙动人,让人陶醉,仿佛触动了周郎的心弦。 并歌时转黛,息舞暂分香。 在歌舞中,她时而转动着眉毛,时而分散了香气,展示了她的多才多艺。 挂缨银烛下,莫笑玉钗长。 她佩戴着华丽的头饰,在银色的烛光下熠熠生辉,无需嘲笑她的玉钗比自己的更长。 赏析:
【注释】 赋得:应命诗。副君:指唐玄宗皇帝,即李隆基。睿赏遒(qǐ):聪明而文采出众,鉴赏力强。清夜北园游:在清凉的月夜里游览北园。下笔成三赋:指作三篇赋。传觞对九秋:传杯行令,与众宾客共饮。飞文绮翰(huàn):文笔如锦绣般华美。落纸波涛:形容文章如波浪般汹涌。树密寒蝉响:树叶茂密,蝉声阵阵。檐暗雀声愁:屋檐昏暗,听到乌鸦啼叫声。绿溆:清澈的小溪边。明层殿:明亮的宫殿。青山照近楼
山庭春日诗 洗沐惟五日,栖迟在一丘 诗词原文: 洗沐惟五日,栖迟在一丘。古楂横近涧,危石耸前洲。岸绿开河柳,池红照海榴。野花宁待晦,山虫讵识秋。人生复能几,夜烛非长游。 注释与译文: - 洗沐:指洗浴和洗涤。 - 惟五日:只有五天时间。 - 栖迟:居住、停留。 - 古楂:旧时的桑树。 - 危石:高耸的石头。 - 岸绿:河岸边的绿色树木。 - 开河柳:河岸边生长的柳树。 - 池红
七夕诗(一作《咏七夕》或《秋夕》) 汉曲天榆冷,河边月桂秋。 - 汉曲天榆:指汉朝时期的乐曲《天马》,天榆即天马,此指汉武帝时西王母献天马的传说。 - 河边月桂:指月亮下的桂花树,常在秋季盛开。 婉娈期今夕,飘飖渡浅流。 - 婉娈:柔和的样子,此处形容女子柔情似水。 - 期:期待,盼望。 - 今夕:今夜的意思。 - 飘飖:形容轻快地漂浮。 - 渡浅流:越过浅浅的河流。 轮随列宿动,路逐彩云浮。
【解析】 本诗题下原注:“时年五十三”,据此可知,诗人于“南还”后作此诗。诗中抒发了诗人在故都洛阳生活了大半生,如今归隐山居,远离尘嚣,感到十分孤单的感慨。 首联写诗人辞别京都,回归田园;颔联写归途所见:春天里,诗人踏着青草,缓步而行,来到故乡。颈联写归途中的所见所闻:路已毁弃,只好寻找仲任(嵇康)之墓;林已残败,只忆巨源(阮籍)。尾联写诗人在桐树下见到井台,看见院内柳树仍像当年一样茂盛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八句,前四句描写诗人在栖霞寺房静卧望徐祭酒的情景;后四句描写诗人对徐祭酒的怀念之情。其中第二、三句中的“斋”是佛教用语,意为修心养性;第四、五句中的“连崖夕气合”“虚宇宿云霾”,写诗人所见之景象;第六、七两句中“树声”“禽戏”写自然声响,“忘怀”则写出了诗人与自然的融合。最后两句以“唯怜”二字点出题意,表达出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译文: 我孤身一人隐居在栖霞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