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淲
【注释】 1.初七日:即初七。 2.犹自说春归:还在那里说着春天要回来了。 3.可惜园林里,都无花片飞:可惜那园林之中,没有花瓣飞舞的景象。 4.榜人:科举时代考试前在考场外张贴考生名次的官差。 5.鸥鸟:水鸟,泛指小鸟。 6.停杯看雨肥:停下酒杯观看细雨中青梅子肥大。 【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景色。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初夏季节来到园中,看到园内花已凋谢,但树上挂满青梅,不禁想起了早先的春光
【注释】庆元庚申:指公元1200年,是南宋理宗皇帝在位的第五年。二月:农历正月、三月、四月。药局:指太医局,掌全国医疗行政事务。书满:任满回京或调任他职。七月还:指庆元三年(1207)八月,郑清之罢官回到家乡。涧上:山间小溪旁。嘉泰元年:指公元1203年,是宋宁宗皇帝在位的第十二年。秋:指九月。入吴:到苏州去应试。试罢:考试结束后返回原地。冬暮:即冬至日。得阙而归:得到官职后回家。阙:古代宫门
【注释】庚申:宋宁宗庆元元年。药局:指太医院或中医师。书满:指医生的任期已满。还涧上:返回山里,即退隐。嘉泰元年:公元1205年。吴:古地名,今江苏苏州一带。阙:指皇帝的宫殿。归:指回到家乡。五年:指作者离开家乡已五年了。释种:指《庄子》中关于“释种子”的言论。《齐物论》是《庄子》中的一篇文章,主张万物平等,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庄生:指庄子。功名:指名利地位。馀事:指次要的事物。儒者说性说诚
【注释】庆元:指宋宁宗庆元年间,即公元1195—1200年。庚申:干支纪年,为庚辰年。二月:古人以立春为一年之始,所以这里指庆元年的正月。药局:指太医院。满:满了。七月:从八月算起,至年底共六个月。还涧上:回到山中溪流旁。嘉泰元年:指宋度宗咸淳元年,即公元1265年。秋:指秋季,九月或十月。入吴:到苏州去应试。试毕:考试完毕。冬暮:冬天傍晚。阙:宫阙,皇宫。而归:归来。五年矣:已过五年
【解析】 “仑溪”即“沧浪”,“昌甫”即“昌父”,都是对苏轼的尊称。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乐观态度。“眼耳鼻舌无恙”“鸡豚狗彘是依”两句写诗人在闲散生活中所得到的享受。“得酒饮不必果,有吟诗不可讥”两句写作者对酒与诗的爱好。最后两句是说人生如梦,今日的事就是明日的事,要珍惜光阴。 【答案】 译文: 沧浪之滨玉水之上,我身闲来何负一归? 我的眼耳鼻舌都好,我依着鸡猪狗和牛羊。
【注释】 1. 药局:指药店。满七月还涧上:意谓药局经营了七个月,现在要返回去隐居在山涧之上。嘉泰元年秋:嘉泰为宋宁宗年号,公元1204—1206年。入吴试罢:意谓到吴地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中。冬暮得阙(quē)而归:冬天傍晚得到缺官的机会而回到家乡。阙,缺官,指朝廷官职。今五年矣:意为现在已经五年时间了。 2. 归哉忽尔五年,江空鸥鹭翩翩。 3. 有诗多且漫与,有酒无过醉眠。 【赏析】
注释: 点出云山千里,写成霜树半坡。 描绘出连绵起伏的高山,山峰之上云雾缭绕,如同仙境一般。 眼前非笔墨少,兴来觉风景多。 虽然眼前的景色并不需要太多的笔墨来描绘,但是一旦心情愉悦,就会觉得眼前的风景比笔墨还要丰富。 赏析: 这首诗以山水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点出云山千里,写成霜树半坡”一句,通过描绘远山的轮廓和近处的树木,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
【注】 1. 书阁:诗人所居之地。 2. 仙人:指诗人自己。 3. 青豅黄岩:青色的岩石。 4. 巃嵷(qióng)山气:回旋的山风吹拂。 5. 清闲:闲适。 6. 出处:指进退出处。 【赏析】 此诗为登楼作,以写景抒怀为主。开头二句写诗人登楼所见之景。“仙人”二字点出诗人的身份和身份之感。三、四句写风声、月色与水声,是诗人的听觉感受;五、六句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诗人的内心独白
【注释】 兀坐:端坐。兀,通“恪”,端正的样子。本缘:本来的原因。习懒:因长期闲居而懒散。乾忙:指忙于写诗。老去:年纪大了。宜:适合。抛:放下。兴阑:兴致衰减。徒:徒然,白白地。近:靠近。杯觞:酒器。 【赏析】 《次韵景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西元一〇八二年),时年四十七岁。当时诗人在黄州任团练副使。此诗是作者与友人景瑜唱和之作
题竹 有酒不妨醉倚,有诗不妨自题。 声以清风何远,影于残月都迷。 注释:有酒杯不妨碍我喝醉地倚靠它,有诗可以不妨碍我自题。风吹过竹林发出的声音传得很远,月亮映照下竹子的影子也显得朦胧不清了。 赏析: “有酒不妨醉倚,有诗不妨自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喜欢喝酒和写诗,这两种活动都是他的爱好,所以他并不觉得这些活动有什么不妥之处。 “声以清风何远,影于残月都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