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
【诗句释义】 1. 轩冕兮巍峨:指王公贵族的官服。 2. 公之进兮,群龙委蛇:形容王公贵族在朝廷中的地位尊贵、权力显赫,如同众龙盘旋。 3. 南山岧峣:指山高耸入云,景色壮观。 4. 谁与公兮:表示有人陪伴。 5. 逍遥:自由自在地生活。 6. 南山何有兮:表示南山里没有什么东西。 7. 其云油油:形容云彩洁白明亮,充满生机。 8. 出覆四海兮,归抱一丘:表示王公贵族的权势能覆盖四海
【赏析】 此诗为《国风·卫风·硕人》的首章。全诗以“申”字领起,反复咏叹一个“巳”字。诗人通过对卫国贤臣申生的颂扬,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光明未来的渴望,对腐朽黑暗现实的憎恶,并以此激励人们要为理想和事业而奋斗不息。 诗的前三句,通过“丑贪”“餐冰茹蘖”,勾勒出卫国大夫申生的形象:他为人正直无私,清心寡欲,刚正不阿。后三句,则从正面写其“食熊蹯
【注释】 阻:停泊。徐汊:地名,在今安徽寿县南。汉土:汉朝故地,指今河南、安徽一带。 朔风北来:北风从北方吹来。 雨雪纷下:纷纷落下的雪花。 禽鸟冻寂:鸟儿被冰雪冻僵。 洲村肃夜:岸边的小村庄寂静的夜晚。 缆夫来言,衣单腹饿:船夫来说,自己衣服单薄,肚子饿。 波流洄洄:水流回旋。洄洄,回旋的样子。 我心悽恻:我的心情十分凄苦。 羽翼傥假:好像借到翅膀一般。 七月汉土:七月,农历七月,即秋季。汉土
【注释】饯:在郊外为客人送行。黄鸟:黄色的小鸟,这里指黄鹂。交交:鸣叫声连绵不断。 译文:送行的人在郊野,黄莺鸣叫声此起彼伏。 杨柳树荫下车子停稳,车上有酒有肉。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春日送别的情景,从送行的人、景物写到送行者的心情,最后写诗人自己,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和惜别之情
和方山子歌 舟子歌 春水涣涣,水鸟鸣唤。追汝者谁,白马在岸。 李梦阳(1472-1530),明代著名诗人,字献吉,号空同,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运用五言、七言诗的形式,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舟子歌》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春天江水潺潺、水鸟欢快地鸣叫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
【释义】:为什么柳树不黄,为什么鸟儿不鸣?没有好的朋友,怀念我的故乡。 【注释】:匪:不是。怀:怀念。 赏析:此诗是一首送别词,写友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首句“何柳不黄”以反问的形式抒发离愁,“何鸟不鸣”以对偶形式表达惜别的情思。三、四两句“匪无良朋,怀我故乡”,既表明了作者有良朋好友,又道出自己思念故乡的情怀。全诗语言平实,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食君琅玕,佩君玉环。 春蒲再芽,北舟我还。 注释: - “食君琅玕”中的“食”是动词,意为“食用”,在这里指吃了方山子赠予的“琅玕”(一种珍贵的美玉)。 - “佩君玉环”中的“佩”也是动词,意思是“佩戴”或“佩带”,这里指的是佩戴了方山子赠送的“玉环”。 - “春蒲再芽”描述了春天里新长出的嫩绿的蒲草。 - “北舟我还”中的“北”是指北方,可能指的是诗人回到了故乡或家乡。 赏析:
注释: 1. 阳鸟篇:即《阳鸟赋》,汉代无名氏所作,以描写阳鸟之游为题材。 2. 攸居:安居。 3. 渚(zhù):水中的小块陆地,也泛指小洲、沙洲。 4. 于野:在野外。 5. 饮啄纡(yū)徐:饮和啄的动作缓慢而从容。纡徐,缓慢的样子。 6. 行步闲雅:行走的步伐悠闲而优美。 7. 我舟触惊:我的船触碰到它时惊动了它。 8. 振翰(huàn):挥动翅膀。 9. 云罗:形容云层密集,像罗网一样
豆娘子 你是什么物品,虽小巧但轻盈,声音悠扬。 你的朋友很少畏缩,身着浅黄的衣裳。 有的翠绿色衣襟,有的朱红色而黄色。 你嬉戏长莪,窈窕水边。 你吃膏喝露,饮露吞香。 你并不被我所知,我的计谋也不自藏。 儿童朴实美好,姬媵怜悯伤心。 豆卿子卿,是娘子豆娘。 百草凋零,北风风雨霜。 弱小抵挡不了强大的威力,蚱蜢也被一同伤害。 肃肃大雁高飞,云海翱翔。 哕哕者凤,在梧桐山观赏光辉。 何需比较长短
苦热行 【注释】 蕴隆焚如,二仪为炉。 蕴:积聚;隆:盛 焚:燃烧;如:象 二仪:指日月;炉:火炉 赤曦铄天,尘沙沸途。 赤曦:日出时红彤彤的日光;铄:烧灼 沙:尘土;沸:沸腾 居奚讳袒,行弗择憩。 居:居住;奚:何;讳:避讳(这里指不穿露体衣服) 嫌:选择 鱼伏于渊,鸟张其喙。 伏:藏身 张:张开 何物为炭,谁乎为工。 何:什么 为:是 橐之鼓之,金流石镕。 橐:囊袋(古代装东西的竹器) 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