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
注释: 士有气相感,杀身酬所知。——士人之间因志向、理想而相互感化,以牺牲生命来报答所敬爱的人。 伯氏既谢世,族姓无孑遗。——伯氏去世后,整个家族都失去了唯一的后人。 噬炭甘若饴,漆身亮何为。——吃下炭火就像吃糖一样甜美,涂上黑漆的身体又有何用? 生既荷君遇,没敢求君知。——活着的时候受到了你(仇)的赏识和厚待,死后也不敢要求你知道我。 仇闻再三叹,揽泪惠新衣。——仇人听到了这些感慨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和结构。首先要读懂诗句,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最后分析其手法。本题要求考生赏析诗歌的“意”与“境”。赏析诗歌的“意”,即对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赏析诗歌的“境”,即对诗歌描写的景象进行赏析。 本题要求考生赏析“古镜”。“古镜”是诗中主人公自喻的对象,是诗人借以抒发情怀的工具,所以“古镜”既是物,也是人。诗中“用以奉君子,义投物不忽”一句
【注释】泛泛:水波荡漾的样子。河上舟:指船在水上。摇摇:形容船行摇摆不定。靡(wéi)攸止:没有止息。维:系,系住。川广不可涘(sì):川流广阔,看不到边际。振振:飞翔的样子。凫(fú)与雁:两种水鸟。幽寞(yōu mò):幽静寂寞。夙心:早生的心,即早熟的心。耽(dān)乐此:沉溺于此。 【赏析】《杂诗三首》是一组抒情短诗,写人生感慨。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我乘船在河上飘荡,心里感到迷茫不安
怨歌行 怨情和世俗的习俗有违逆,欢乐聚集时没有欺骗。 欢聚与离别都不是中正之道,感伤别离难以重新提起。 刚刚见到春天花朵交叠,转眼晨露已经滋润了大地。 秋天的风儿吹过罗袖,团扇不再使用来遮面。 团扇与罗袖,用或不用各自有时。 炎热的夏天开启交替运数,超然远志多能持久。 不要白白地叹息捐弃,恩爱倘中正之道可以转变。 注释: - 怨歌行:一种古代诗歌体裁。 - 怨情和世俗的习俗有违逆
这首诗是《长平之战》的一部分,作者是唐代诗人高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段:马邑城 - "白起小竖子":形容白起年少时才华横溢。 - "谋猷惮诸国":白起在谋划军事策略时,对其他国家都感到畏惧。 第二段:驻军太行西,裂地大河北 - "驻军太行西":指白起率领秦军驻扎在太行山以西的地方。 - "裂地大河北":指白起在黄河以北扩张领土。 第三段:牧马玆山阳,筑城凿沟淢 -
湖僧骑牝马,相送石门峰。 欹侧乱石路,日暮渔樵逢。 苍茫翠微里,风落青山钟。 羡慕岩居者,终期尘外踪。 注释: 1. 湖僧骑牝马,相送石门峰:湖中的僧人骑着母马,相送至石门峰。 2. 欹侧乱石路,日暮渔樵逢:山路崎岖不平,天色渐晚时,渔夫和樵夫相遇。 3. 苍茫翠微里,风落青山钟:四周山色苍茫,云雾缭绕之中,风声传来了远处的钟声。 4. 羡尔岩居者,终期尘外踪:你们这些居住在岩石上的人们
【注释】 拟岘台:作者自题。拟:模仿,仿效。岘山,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东城名,相传春秋时楚大夫沈诸梁曾于此筑台,因称其地为“东城”。 巍巍,高峻貌。东隅城,指襄阳东城。 清江曲,即清江。襄阳南临汉水,汉水北岸有清江浦。 依依,形容城台高耸的样子。 轩槛斓以属,轩槛上彩绘斑斓。 取暇肆筵瞩,趁着闲暇时间欣赏风景。暇,闲暇。 乾河,即汉水。乾,干涸。 云深旷我目,云气浓密,视线开阔。 惊风起孤雁
【注释】 武安:战国燕国都城。今河北省邯郸市。 据山瞰流水:据山,依仗高山;瞰,俯视。 秦白起:即白起,战国时秦国名将,以勇猛善战著称。 东北连长平:指秦军在今山西长治东北的上党地区与赵国军队的对峙。 卜兹:选择。御旌垒:指挥营垒。 鸣鼓收降旗:下令鸣鼓,收回投降的军旗。 耀武滋暴君:以武功炫耀,使暴君更加残暴。 贪功泣冤鬼:因贪功而杀害了无辜百姓。 白骨蔽丘原:形容战死者遗骨遍野。 进爵食武安
【注释】 贼逃歌:诗名,《古诗源》作《战城南》,是一首乐府民歌。 戈戟团团:指敌军众多,兵器堆积如云。 鸟飞不过:指敌兵如山,难以飞越。 汝安逃兮:你如何逃脱。 毒弩蛇矛:指敌军的兵器。毒弩和锋利的刀矛都像毒蛇一样可怕。 平林之坳:指平缓的树林中凹陷之处。 君不见:你没有看见。 青衣:古代女子的一种装束。这里指被俘的女子。 狼兵开:指敌人的军队已经开到来了。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民歌
悯灾歌 火之发兮,城南暮。 飞城入兮,势冲砻急。 风逆不反,我心怛兮怫兮。 汨兮安得术,噀尔灭兮。(一章) 释义: 1. 火之发兮,城南暮。 2. 飞城入兮,势冲砻急。 3. 风逆不反,我心怛兮怫兮。 4. 汨兮安得术,噀尔灭兮。(二章) 注释: 1. “火之发兮,城南暮”:指火灾从城南开始。 2. “飞城入兮,势冲砻急”:形容火势迅猛。 3. “风逆不反,我心怛兮怫兮”:风向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