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
诗句释义与译文: 首句:行路难 - 锦笙翠蛾心莫疑:比喻自己内心坚定,不因外界疑虑而动摇。 - 锦笙:美丽的乐器。 - 翠蛾:形容女子美丽如翠鸟的眼眉。 - 色销言忤情遽离:情感受挫后迅速离开或疏远。 第二句:色销言忤情遽离 - 色销言忤情遽离:因言辞不合而导致关系破裂,感情迅速疏远。 第三句:偶投响诺山岳移 - 偶投响诺:偶尔做出承诺,但未付诸实践。 - 响诺:表示答应的声音或承诺
【解析】 “白纻词三首”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乐府诗集》卷八十九《杂曲歌辞·江南》云:“白纻,吴歌也。其始齐梁之间为《子夜歌》。”又《古今乐录》云:“《子夜》,古曲名,宋元嘉中,临川张景阳所造,今有‘子夜歌’、‘子夜四时歌’等十余曲。” 第一首前两句写女子的装扮:她头戴华丽的头饰,身披华美的长裙,像凤凰一样美丽。第三句写女子的仪态:她的身姿袅娜如云,美艳的倩影回旋在洞房之中
汝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黄鹄翼成将柰何,黄鹄一举横四海,君王岂有四海罗。 君无四海之罗安用此,殃君美人毒君子。 注释: 1. 汝为我楚舞:你(指女子)为我跳舞,我为你歌唱。 2. 黄鹄翼成将柰何:黄鹄展翅高飞,将怎么办呢? 3. 黄鹄一举横四海,君王岂有四海罗:黄鹄一飞,就能横渡四海,君王难道有四海的网来捕捉它吗? 4. 君无四海之罗安用此,殃君美人毒君子:如果你没有四海的网捕猎它
五仰诗五首(其一) 我所仰兮在怕山,侧身北望阻燕关。 飞石岑巉不可攀,仙人赠我黑琼丹。 注释:我所仰望的地方是怕山,侧着身子向北远望,被燕门关阻挡住了。飞石高峻陡峭,无法攀援,仙人赐给我黑色的琼丹。 赏析:第一句“我所仰兮在怕山”,表达了诗人对怕山的仰望和向往。第二句“侧身北望阻燕关”,描绘了诗人面对燕关时的无奈和惆怅。第三句“飞石岑巉不可攀”,形象地展现了燕山上飞石高耸、险峻的特点
【诗句释义】 1. “苦哉行”,是说此行路途艰险,令人感到痛苦。 2. “从军北”,指跟随军队到北方去。 3. “长城草枯窟不平”,描绘了长城边荒芜的景象和不平整的地形。 4. “十月风发霜霰零”,“十月”是指初秋时节,“风发”形容风势强烈,“霜霰零”指的是寒霜和细雪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5. “人须马毛冰结成”,“人须”是说人的毛发已经冻成冰,“结”是凝固的意思。 6. “东归太行践羊肠”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赋大隧:这是诗的开头,“赋”在古代汉语中意味着创作或描述。这里的“大隧”可能指的是一条宽敞的道路,也可能是一个地名或特定的场景。 2. 儿赋隧中母隧外:这句话描述了母亲在儿子的隧道中,而儿子则在母亲的隧道之外的情景。这可能象征着母子之间的某种隔阂或距离。 3. 母思启段段巳举:这里“母思”可能指的是母亲的思念之情,“启段段巳举”可能是指在某种情境下
五更月微含素波,飞雾英英没绛河。桂宫兰室栖玉娥,外极金鳌万象罗。 万人齐和一人歌,生丁福运民太和,竟日为欢岂足多。 注释: 白纻词三首:指《白纻辞》。 五更月微含素波:五更时分的月光微弱而含蓄,像白色的波浪一样。 飞雾英英没绛河:像雾气一样的云彩在绛河上空飘荡。 桂宫兰室栖玉娥:嫦娥居住在桂宫、兰室中,如同玉人一般。 外极金鳌万象罗:银河之外最远的地方是金鳌山,那里的景象如万象一样丰富多彩。
注释: 青陵台:山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 两山当中开,露出青陵台。北山虽张罗,南山鸟不来。 我:指诗人自己。 我在南山自有匹,马牛之风岂相及,吾颈可断志不易。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首句“青陵台”,点明诗题,也交代了诗歌的地点。接着第二句,诗人用“张罗”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青陵台的景色,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情感。然后第三句,诗人用“鸟不来”来反衬自己的孤独
【注释】 嗟哉行:古代一种乐章的名称。 高树:大树。 巢:筑巢。 劲干:指树木中的骨干部分,这里比喻坚强的人。 弱枝:指树木中的柔弱部分,这里比喻懦弱的人。 折:折断。 兰𦶜:香草名,常青不凋。 秋至:秋天到来的时候。 零:落叶,这里指衰败。 屈:委屈、屈服、低头。 成:成就、实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中通过“高树”“群鸟”和“兰𦶜”等自然意象的运用,抒发了诗人对生命
注释:天河作为桥,一水长流。双星在夜晚相互埋怨。玉帘金茀(金红色的门帘)在大道旁。道路尘土昏暗,灯火残破。明月低垂西方,堕靥和流钿飘散。马停下空断肠。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诗中以天河为桥,象征两人相隔遥远;以双星相望,暗示他们日夜思念对方。诗中还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环境——玉帘金茀,道路尘土昏暗,灯火残破,明月低垂西方。这些细节都表现了他们的爱情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