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鹗
晚发江干 落日挂帆去,背人飞鹳鹅。风烟秋半净,江水晚来波。 渔浦山争出,樟亭树忽过。寻源意飘荡,一听越乡歌。 注释: 1. 落日挂帆去:夕阳下,船帆在慢慢升起。 2. 背人飞鹳鹅:船帆扬起时,好像大雁和天鹅展翅飞翔。 3. 风烟秋半净:秋风中,云雾渐渐散开,江面变得清晰。 4. 渔浦山争出:渔浦山从水面上露出头来,像是在争夺视线。 5. 樟亭树忽过:樟树亭子旁的树木,忽然从岸边掠过。 6.
【注释】 郭:外城。初霁:刚晴。篷窗:船篷上的窗户。气新:指春光明媚。有获:仿佛有所收获。兴到:兴致很高。亦无朋:没有伴侣。罾(zēng):一种捕鱼工具。《后汉书.王充传》载,南阳人作钓罾以捕鸟兽,“取鱼于水,名曰罾”。这里泛指捕鱼。东升:太阳从东方升起。 【译文】 刚刚放晴的北城,在春日里泛舟漫游。船篷上随意凭栏远眺。 天气清明如洗,好像有所收益,心情舒畅而高兴。兴致很高时,也不觉得孤单。
苦水铺 苦水名初识,何年续水经。 高榆齐剥白,细草远连青。 墙上驱鸡过,溪边饮马停。 劳人歌一曲,憔悴有谁听。 译文: 我初次听说这个地名叫做“苦水铺”,但不知道它的确切来源,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里生长着高高的榆树,它们的叶子都是白色的。在这片土地上,还有一片片的绿草,与远处的青色相接。 在墙上,可以看到鸡儿们正在被赶走;在溪边,可以看到马匹们正在停下饮水。这个地方的人们都很勤劳
《七月六日立秋送陈授衣之广陵》赏析 《七月六日立秋送陈授衣之广陵》出自清代诗人厉鹗之手,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作客畏逢秋,君今讵不愁。”首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秋天的意境中,表达出诗人对即将到来的秋季的忧虑。诗人通过“作客”二字,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身处他乡,无法避免秋风萧瑟的现实。而“君今讵不愁”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忧虑之情。 接下来“五湖飞一叶
绿阴 幽人与时鸟,共喜绿阴成。 一径千林暗,斜阳片雨晴。 临池想康乐,绕屋咏渊明。 即此忘春去,悠然悟达生。 注释: 1. 幽人:指隐居山林的人。 2. 绿阴成:形容树木茂盛。 3. 一径千林暗:一条小径穿过了无数的树林,显得阴暗而幽静。 4. 斜阳片雨晴:夕阳西下,雨水斑驳,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5. 临池想康乐:站在水池边,想起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陶渊明。 6. 绕屋咏渊明:在房屋周围徘徊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题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要通过逐句分析诗句意思来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 “我识石仓叟,长身比鹤癯”,意思是:我认识石仓老人,身材修长像鹤一样清瘦;“青衫旧名士,白发老潜夫”,意思是:穿着青色官袍的老朋友,头发已经花白了,是个老隐士;“城市看花入,溪山载笔俱”,意思是:在繁华的城市里看花,在美丽的溪山里写文章;“襄阳习凿齿,著述近来无”,意思是
【注释】 耕民斋中看梅:在耕民斋内欣赏梅花。 几树疑在水,参差帘影空:几棵树仿佛在水中生长,与帘幕的影子交相辉映,显得空廓而幽远,给人以迷离之感。 苔皴微冒雪,花侧半吹风:地面上的青苔因为冬天下过雪的缘故,变得粗糙,像是有细微的雪花冒出来;梅花斜倚一侧,似乎被微风轻轻吹拂着,给人一种清幽、静谧的感觉。 闲思灯初落,春怀酒正中:我闲暇无事时想起,灯光刚刚点亮,春天的气息正浓郁,此时正好品尝美酒。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和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逐句释义”,则考生需对诗句逐词逐句的进行解释。如果要求“赏析”,则考生需对诗作的主旨、手法等进行分析。本题中,第一小题需要对“近得林中侣,堪为雪里行”两句进行解释,第二小题需要对“白鸥吾与汝,一笑眼俱明”一句进行分析。 首先分析第1首诗。前两句写诗人偶遇雪中的林中人
【注释】 1. 寄徐丈:写给徐丈(徐凝)。紫山:指紫阳峰,在江西铅山。岭南:即岭西,指福建一带。 2. 此别惊垂老:这次分别使我震惊,因为年纪已大。惊:使动用法。 3. 初鸿有信传:刚飞过的鸿雁能传递书信。 4. 勤收驻颜药:努力搜集能使人不衰老的药品。 5. 俭用卖文钱:节省使用买书的钱。文钱:古代货币名,因用以买书,故称。 6. 乡梦过梅岭:故乡的梦境越过了梅岭。 7. 吟情寄竹田
【注释】 冬日:冬天。 故宫:古代皇宫的别称,这里指京城。 何足问:不值得问。 佛宇:佛教寺院。 本以尘缘幻:本来都是虚幻的缘分。 来将道眼看:来了以后用道眼看世界。 江山:指国事或时局。 小雪: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冬季开始的第一个雪。 竹树逼清寒:竹林树木都笼罩在寒气中。 双雀寻苔啄:两只麻雀在寻找食物。 飞飞下井阑:飞下来落在井栏上。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僖宗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