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
这首诗是关于清朝康熙五十一年三月的一个狱中杂记,记录了杜君在刑部狱中的经历和所见所闻。 我们来逐句解析诗句的含义: 1. 狱中杂记:这是诗的题目,表明接下来的内容将涉及狱中的一些琐事。 2.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这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是刑部狱。 3. 余在刑部狱:诗人在诗中自称“余”,表示这是诗人的叙述。 4. 见死而由窦出者:看到死去的人从狱中逃出来。 5. 日四三人:每天都有四、五人去世。
【诗句】: 狱中杂记 凡杀人,狱词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吏因以巧法。有郭四者,凡四杀人,复以矜疑减等,随遇赦。将出,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噫!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而道之不明,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其枉民也亦甚矣哉! 【译文】: 凡是杀人案件,如果狱中的供词没有故意杀人的动机,那么经过秋审后进入矜疑(指罪疑
诗句: 狱中杂记 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第四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陶潜经世人,志不关沮溺。 注释:陶渊明经历了世间的种种,但他的志向并不与屈原、庄子等人相同。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他选择隐居田园,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2. 观其咏春蚕,自视侪禹稷。 注释:他(指诗人)看到别人吟咏春蚕时,觉得自己与大禹
名山如胜友,未见意难忘。 即事得馀隙,扁舟下夕阳。 闲情恋云水,浪迹暂家乡。 身世何终极,空嗟去日长。
吾衰驹隙短,君去塞云高。 嘉会生难再,离心别后劳。 风霜随客路,药饵仗儿曹。 何日还三径,音书附羽毛。
不拜称元诏,甘爰十族书。 壮心同岳柱,寒骨委江鱼。 天壤精英在,衣冠想像馀。 拜瞻常怵惕,忠孝捡身疏。
高皇肃人纪,义气忾环瀛。 作庙褒余阙,开关送子英。 微臣知国耻,大节重科名。 呜咽穷泉路,应随正学行。
欲践曹娥迹,孤嫠谁保持。 门缨中有变,节孝两无亏。 七十不环瑱,千秋作表仪。 忠魂应少慰,有女是男儿。
盛夏轩车至,精强倍往时。 谁知交手别,永与故人辞。 六郡迟膏雨,三吴满涕洟。 衰残失素友,愁病更难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