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
金门同载笔,玉垒数遗诗。 万里面如觌,千秋事所期。 官移临震泽,天与豁离思。 再会无私语,劬躬答主知。
公既为邦伯,翻称门下生。 自惭无道术,焉敢正师名。 抱病仍求益,忧民实至诚。 斯人若弦剪,终古志难平。
四海故人尽,为君一系舟。 衰残良会少,謦咳宿心酬。 八十苦无食,千秋岂暇谋。 自惭筹莫助,别后重离忧。
泛桴委惊湍,隈隈任所触。 大冶自镕金,焉能顺其欲。 羁鸿隐朔漠,飞翔翼常缩。 独鹤栖瑶林,长鸣念溪谷。 不闻鸾凤音,时恐鹰鹯伏。 百年会有尽,沈忧日夜续。 寸心遥相望,万里见幽独
不去为无耻,不言为不忠。 正告中兴主,漠然如瞽聋。 以兹至晚节,心迹有异同。 出入任群小,将相如萍踪。 宫庭匿天氛,边疆多伏戎。 宗臣在东洛,夕命朝可通。 绿野馀清兴,精神已折冲。 安敢谋一身,高举思明农
诘旦将戒徒,独步登山冈。 泪枯不能落,四顾魂飞扬。 往时重暂别,而今轻远行。 岂忘岵屺诗,言此裂中肠。 死者不可留,何况客异乡。 家贫无储蓄,老母甘糟糠。 翁性嗜醇醪,客至羞壶觞。 所恨尔长逝,出门增恛惶。 尔能奉晨昏,细大无遗亡。 长兄虽笃谨,不若尔精详。 日夕下山去,身世两茫茫
群山作秋容,萧然如静士。 月出烟光融,山空疑远徙。 解鞍步河梁,高天净无滓。 傥值身心闲,景物睹尤美。 因羡耦耕人,销声向云水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庸者继之,或摽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过华严寺,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 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余曰:“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至龙湫庵,僧他出。憔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
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
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承命为征君作传,此吾文托记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 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 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太史公传陆贾,其分奴婢、装资,琐琐者皆载焉。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