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余叩所以。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其骈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余曰:“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杜君曰:“迩年狱讼,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余伏见圣上好生之德,同于往圣。每质狱词,必于死中求其生,而无辜者乃至此。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除死刑及发塞外重犯,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者,别置一所以羁之,手足毋械。所全活可数计哉?或曰:狱旧有室五,名曰现监,讼而未结正者居之。傥举旧典,可小补也。杜君曰:“上推恩,凡职官居板屋。今贫者转系老监,而大盗有居板屋者。此中可细诘哉!不若别置一所,为拔本塞源之道也。”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僧某,遘疫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这首诗是关于清朝康熙五十一年三月的一个狱中杂记,记录了杜君在刑部狱中的经历和所见所闻。
我们来逐句解析诗句的含义:

  1. 狱中杂记:这是诗的题目,表明接下来的内容将涉及狱中的一些琐事。
  2.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这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是刑部狱。
  3. 余在刑部狱:诗人在诗中自称“余”,表示这是诗人的叙述。
  4. 见死而由窦出者:看到死去的人从狱中逃出来。
  5. 日四三人:每天都有四、五人去世。
  6. 洪洞令杜君:洪洞县的一名官员杜君。
  7. 作而言曰:“此疫作也。”:杜君作诗并说这是瘟疫发作。
  8.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今天的天气很好,死亡的人数较少。
  9. 往岁多至日十数人:“往岁”是指往年,“日十数人”指的是每年死亡的人数较多。
  10. 叩所以:询问原因。
  11. 洪洞令杜君曰:“是疫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洪洞县的杜大人解释,这疾病容易传播,感染者的亲属也不敢和他们同睡同起。
  12. 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还有奇怪的事,那些大盗贼和重罪犯,他们的气势旺盛,感染这种疾病的可能性只有十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有的人可能还会康复。
  13. 其骈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他们一同死亡的,都是因为轻罪和牵连的证人法律所不能涉及的。
    我们来翻译这首诗:
    狱中杂记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我在刑部狱里,见到死去的人从狱中逃出来,每天有四、五人去世。有一个名叫杜君的洪洞县令,他写了一首诗说:“这是瘟疫发作了。”现在天气很好,死亡的人数较少。往年,每天都有十几人去世。向杜君询问原因,他说:“这种病很容易传染,感染的人即使亲属也不敢和他同床共枕。”又奇怪地说:“那些大强盗和重罪犯,他们的气势旺盛,感染这种疾病的可能性只有十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有的人可能还会康复。”我感叹道,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为何刑部的狱中囚犯这么多?杜君说:“近几年来,狱讼事件比较严重,京兆、五城的司法官都不敢独立判决;另外九门提督所负责的缉捕、审理、审讯等工作,都归刑部管辖;而十四司的副郎和其他好事的人以及书吏、狱官、禁卒,他们都贪图入狱的人多,如果稍微有人连累他们,他们必然会多方引诱这些人进来。一旦他们被送入监狱,不管是否有罪,都要给他们戴上手铐脚镣,把他们关进老监里。这样做让他们无法忍受,然后引导他们保外就医,让他们住在外面的板屋上,费用需要几十两银子。只有极其贫穷没有依靠的人,他们才会受到严格的限制,以此警告其他人。如果是同时被关在一起的犯人,罪行重的反而可以自由行动在外面,而罪行轻的人、无罪的人就受到了他们的毒害。长期忧虑和愤怒,饮食起居都不正常,等到生病了,又没有医药,因此往往导致死亡。”我深深地感叹圣上的好生之德,与古代圣贤一样。每次审查狱词的时候,都在寻找机会让犯人活下来,而无辜的人竟然遭受如此苦难。如果仁人君子能够向上建议:除死刑和发配到边远地区的重犯以外,对轻微犯罪的人以及牵连未结案的人,另设一个地方让他们居住,手和脚不要戴刑具。这样可以挽救很多人的生命啊!有人提议道:“旧时刑部有五个房间,叫做现监,凡是诉讼未解决的人住在那里。如果我们能够恢复旧典,也许能有所补益。”杜君说:“皇上推恩,所有的职官都住在板屋里。现在的穷人转到了老监里居住,而那些大盗也有住在板屋的人。这里面是不是可以细细打听一下呢?不如另设一个地方,作为根治问题的方法。”我和朱翁、余生以及在狱中的同官僧某一起患疫而死,我们都不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又有一位姓某的因为不孝罪控告自己的儿子,邻居也被捆绑起来送到老监里去,号叫直到天明。我感到感慨,根据杜君的话进行了泛讯,众人的意见都相同,于是写下这篇记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