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全诗内容,理解作者的感情。“天兮地兮,戴且履兮”,诗人以反问的句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悲愤。诗人在天地之间,头戴天冠而脚踏大地,然而却无人能够看到自己的真实身份。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愤怒,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憎恶。“孰是人斯,莫我视兮”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这种感情。诗人用反问的形式,表明自己虽身处高位却无人赏识
四皓歌 大风横厉,江海荡波。 嗟汝鳞介,伤如之何。 注释 四皓:指东晋时期隐居庐山的四位高人——许由、唐扶、安期季、周术。 嗟:感叹词。 鳞介:指四皓的隐居生活,“鳞”指龙,“介”指龟,都是水中动物,这里借指隐士。 译文 大风吹过,江海翻腾。可怜你们这些鱼鳖,遭此大难,又能怎么办呢? 赏析 本诗是一首寓言诗。诗中以大风和江海比喻社会动乱,四皓比喻隐退不仕的贤人,他们因不堪忍受而选择隐居
闵雨诗 堪舆(堪舆,堪舆,堪舆,堪舆)絪缊(絪缊,絪缊),一晦一明。 或沉而晦,或亢而旸(亢,亢,亢,亢,亢)。 世习为常(已然,已然,已然,已然,已然)
通过对该诗句的深入解析,我们能够理解诗人表达的深层含义。首先,“泰山之封”可能指的是古代帝王接受天命或禅让的仪式,而“后土之禅”则指帝王将权力传给贤能之人。诗人通过这些词语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与对贤能者的敬仰。接下来是对诗句的逐句解读: 1. “泰山之封,后土之禅。”这两句诗描述了两个历史事件,分别代表了古代帝王接受天命和将权力禅让给贤能者的情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泰山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
日兮月兮,出兮没兮。 孰是人斯,远我忽兮。 注释与赏析: - 诗句释义:《古怨诗》中的第一句“日兮月兮,出兮没兮”描绘了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迹,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不可逆转。第二句“孰是人斯,远我忽兮”则反映了诗人对于远方之人突然消失的困惑和无奈,表达了对失去联系的深切思念。 - 译文:这首诗用自然景象的变化来象征人物的离别,通过对比日常的日月交替,暗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迁和无常。
注释: 与汝携手,南山之阿:和你手挽手一起走过。南山,这里代指隐居之所。 富贵多忧,孰知其他:富贵生活多忧虑,谁能够了解其他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爱人携手共度时光的浪漫情景。诗中通过“南山之阿”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和珍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繁华、名利场中的纷扰和忧虑的深刻体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意味
【注释】 薇:小草。 芝:灵芝,传说中一种仙草。 委曲:弯曲。这里指委屈求全。 赏析: 《四皓歌》是一首托物咏怀之作,通过赞美隐逸之贤来抒发对人生艰难、世道黑暗的感慨。诗中以四皓为喻,表现了作者的人生理念,即在困境中应保持坚贞和清正的品质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译文 尔慎尔止,弼予于治。 你要小心行事,辅助我治理国家。 期尔前人,用迪尔事。 希望你们的先贤,指导我们的行为。 2. 关键词解释 - 弼予:辅助、辅佐的意思。 - 治:治理,这里指治理国家。 3. 注释 - “你要小心行事”中的“你”,指代统治者或领导者。 - “辅助我治理国家”中的“我”,指统治者或领导者。 - “先贤”特指历史上有贡献的人物或前辈。
《魏京诗·其一》是宋朝的刘敞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 1. 河水东注:河水向东流淌,象征着伟大的成就与功绩。 2. 昭哉禹绩:赞美了大禹治水的伟大事迹,昭然显著。 3. 时万斯年:形容天子之德历久弥新,万年不朽。 4. 天子之德:指天子的统治能力和德行深远,影响持久。 5. 皇作大都:皇帝建立了大都(首都),都城雄壮威严。 6. 奄定北国:统一了北方的国家
诗名:《魏京诗》 孰为强暴,敢不来觐。 俾怛于威,于忠是训。 注释: 孰为强暴,敢不来觐。 俾怛于威,于忠是训。 赏析: 此诗出自《魏京诗》,作者刘敞。诗中表达了对先帝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文王、武王的崇拜。通过赞美文武之位,诗人展现了自己的忠诚与敬意。首句“孰为强暴”,直指历史上那些以武力征服天下的帝王,而诗人则认为真正的强者应该是那些以德行和智慧征服人心的人。次句“敢不来觐”